初中部 杨宁《关于高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5 09:08:52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比例,所以这一环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注意。

                     ——良好作文习惯的培养

                               西山学校高级中学语文组   杨宁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比例,所以这一环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注意。学生从初三升到高一,学习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开始进入综合性作文阶段,这是一个转折,但是有好些学生仍没有良好的作文习惯,因此我就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为高考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积累素材的习惯

在高一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面对题目,双眉紧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不习惯思考,殊不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就不再是什么难题。“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因此我非常重视高一新生观察思考习惯的培养。我随时提示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的材料,在课堂上,下课后、同学之间、课外活动中,往往要发生好多事情,有的使人兴奋,有的令人难忘,这些都是写作的题材。为了督促学生观察,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我都统一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培养观察习惯,日记不规定篇幅,不限字数。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身边有什么就写什么,发生什么就写什么,知道什么就写什么。有的学生能坚持天天写,有的每周能写三五次。开始阶段,有些学生不会选材,觉得尽是些小事不值得写。我就挑选出一部分选材好、内容生动的日记,让学生互相交换阅读,开拓学生们的思路。过一阶段,针对学生写日记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小结,或鼓励表扬,或批评督促。有时也请那些日记写的好的同学谈谈体会,如怎样观察,怎样选材,写日记对作文有哪些好处等,使其他同学受到启发,这样学生就逐渐学会从平凡事情中选取典型的事例。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工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素材。因此,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日记,多做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慢慢积累写作材料。我常进行写片段练习,如在学习了《菏塘月色》之后,让学生也仿写一篇,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做了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为综合性的命题作文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情感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关注在里面。”但是在高一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写进作文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当中,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也没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一次我布置作文的题目是《珍惜生命》,当学生把作文交上来一看,得白血病的,出车祸的,编造痕迹,一目了然,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没真情,没实感,根本就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为了纠正学生这种胡编乱造的写作缺点,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我首先把这些编造的作文读给大家,让学生自己发现编造作文的虚假、生涩、干瘪和毫无意义,体会到好文章应该具有真情实感。也明白了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自己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有感染力。

三、培养学生阅读作品、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作文训练必须和阅读教学相结合。训练作文的基本功,也必须凭借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染,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陶冶性格情操。影响学生的世界观,这就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教学中分段、归纳中心思想等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理请文章的脉络,理解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而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懂得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材组材,怎样选段成文,把掌握的写作知识,转化为作文能力。因此我从高一就非常重视学生读的训练。(一)要使学生读的多,以扩大知识领域,开阔视野,也说和写提供材料;(二)是让学生读的好,理解的准确,并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验证明,书读的少,阅读能力不高的学生一般文章是写不好的。“下笔如有神”是在“读书破万卷”的前提下达到的。因此,我是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通过多读,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心情。把作者的语言真正学到手,从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高一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就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改文的兴趣。(一)讲述名人故事。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如讲唐代贾岛“推敲”的故事,北宋诗人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的故事,等等。让学生从这些故事中看出他们在遣词造句中千锤百炼,一字不苟的精神,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改”的意义,从而产生改文的动机。(二)开展课堂改文环节。开展灵活而有趣的改文活动,建立改文小组,让学生相互修改作文,让学生领略到改文的乐趣,从而产生改文的要求。(三)展现改文的效果。可以把作文原稿和修改稿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鉴别;可以让作文改的好的学生谈谈自改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从中看到修改文章的具体效果,体会到好的文章是自己搞出来的,从而提高改文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教给学生方法:第一步讲述名人故事。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如讲唐代贾岛“推敲”的故事,北宋诗人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的故事,等等,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条理是否清楚等;第二步轻声读,修改文章形式,看看段落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漏字等;第三步,朗读定稿,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检查。“四法”就是增(增添内容)、删(删削材料和文字)、调(调整顺序)、改(改换词句与标点)。这些自改作文的方法,要逐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只要样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的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杨宁

上一篇:初中部 王桂丽《浅议化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张伟生《基于探究性学习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设计 》—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