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西山学校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愉快学习 健康成长
2013-11-26 15:38:29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一直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都是一个老大难的学科,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自我校开展“快乐学习 美丽心灵”活动以来,我们组全体政治教师开始了积极的尝试,让学生快乐起来,使学生开始喜欢上了政治课。下面就简要谈谈一下个人的一些做法。
愉快学习 健康成长
一直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都是一个老大难的学科,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自我校开展“快乐学习 美丽心灵”活动以来,我们组全体政治教师开始了积极的尝试,让学生快乐起来,使学生开始喜欢上了政治课。下面就简要谈谈一下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 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 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归根结底是一场心理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种微妙的感情的融合方式。只有找到这种情感的契合点,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畅通、无障碍。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等要素的变化过程,情对学生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通过沟通,转变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应该是值得重视的一个环节。
注重情感教育,首先要以科学为准绳,创建理性情感,以理服人。新版初中政治教材在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等方面已经作了很大的修订和调整,不仅更贴近学生生活,而且也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上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师授课上,而应该将教材的逻辑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在一起,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就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并且还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其从感情上把思想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的课程认真对待。
注重情感教育,其次要以快乐为基础,创建和谐情感,以情动人。配合教学,关键要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善于发现学生心里最迫切的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如以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为题,组织野炊活动、社会调查、歌曲欣赏会、义务劳动、演讲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无形中收获了乐趣,还增长了知识、才干,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作用。
四、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五、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 把快乐教学的元素渗透到课程的每一个环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明确经营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是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我们一般把一节课分成四大块:1、新课导入。(用视频、故事、或图片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2、预习导学。(用多媒体列出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预习,其中播放一些轻音乐,效果更佳)。3、知识展示。(用小组抽签、幸运大转盘、砸金蛋等方式激励学生展示问题答案)。4、活动巩固。(设计一些情景表演、辩论赛、想一想、说一说等让学生既快乐,又学到知识)。
六、及时的激励评价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课堂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信心。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成果,对于还没有自学成果的也不要简单的让其马上坐下,也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某某方面继续考虑,请坐”、“请你再……你会想起来的”等语言给学生以心理的慰藉。对于这些学生有自学成果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用“你的见解真棒”、“你很聪明”等,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用小组加分制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教师要淡化授予者、管理者、权威者的角色,强化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扬,若有不对切记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理由,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
上一篇:福建西山学校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加强青少年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下一篇:福建西山学校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