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姜兴涛《浅谈田径教学中的技能迁移规律及教学作用》—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5 09:03:15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在田径项目的实践中,常会发生动作技能之间的相互促进或相互干扰的现象,叫作技能的迁移或技能的转移.技能的迁移大致可分为心智技能移和动作技能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有两种,学习和掌握某一技能对学习另一新的技能起促进作用的迁移叫正迁移,例如,学生在掌握了跳远技术的同时有利与掌握跨越的技术。

姜兴涛  福清西山高级中学 350304   

 

摘 要:由于田径项目的学习受共同技术原理的指导,项目间在动作方面有相同之处,各项田径技术在身体素质和一般运动能力方面有其内在联系,因此在田径项目的学习中会产生技能迁移.在田径教学中应注意将理论课安排在技术课之前;合理安排某些田径项目的教学顺序;恰当选择专门习和辅助练习.

关键词:田径教学;技能迁移;教学原则;

 

在田径项目的实践中,常会发生动作技能之间的相互促进或相互干扰的现象,叫作技能的迁移或技能的转移.技能的迁移大致可分为心智技能移和动作技能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有两种,学习和掌握某一技能对学习另一新的技能起促进作用的迁移叫正迁移,例如,学生在掌握了跳远技术的同时有利与掌握跨越的技术。相反,起干扰作用的叫负迁移.如带有跳远痕迹的动作就有碍于俯卧式跳高的起跳。作技能的迁移对运动技术的学习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越来越受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人士的重视.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搞清田径教学中的技能迁现象的实质及其规律,对合理制定田径教学大纲、进度,对教材的选择、编排,对教学过程和课堂的合理组织与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当选择都的重要的指导作用.从理论价值上说,一种完善的教学理论,不仅要说明运动技能是如何形成的,练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而且要说明运动技能形成以后对学习、掌握新的运动技能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都是田径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而运动技能中的正、负迁移现象在田径教学中无处不在而且是难以克服的,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是一系列条件反射活动的组合。在运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对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提高田径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田径教学中技能迁移的原因

田径项目之间在动作方面有相同因素,田径项目繁多,可分为走、跑、跳、投4大类,各类中又有不同的项目,各项又有自己的技术规格.但是,在动作要素上它们之间又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例如,跑是跳跃和投掷项目的组成部分,助跑的速度和准确性与跑的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在掌握了短跑、跳高和跳远技术后,有利于掌握跨栏跑和撑竿跳高的技术.这种动作要素上的共同之处,在同类项目之间表现更为明显,例如,短跑、中长跑和跨栏跑的技术革新,在蹬与摆的动作配合上以及动作的周期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跳跃各项在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动作的划分上,投掷各项在最后用力动作的要求上,都是十分类似的.

2 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技能形成的快慢和技能迁移的效果,往往与对该项技能的知识、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有关。将一般田径原理的学习放在技术教学之前进行,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要把提高专业知识与运动技术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运动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重视田径理论的学习与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同时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合理安排田径技术的教学顺序在田径教学中要促进运动技能之间的正迁移, 避免或减少负迁移, 使运动的“动力定型”更快地形成,同时教学中将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若干因素充分细化, 是克服产生无效迁移的一个有利保障。在田径教学训练中, 一种技能未稳固成型为运动记忆就过渡到下一个动作, 不仅迁移不能发生,甚至可能导致动作干扰。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应尽量减少那种不深刻、不彻底的表面化短期行为学习。在田径教学训练中, 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安排, 有条不紊地进行, 练习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田径教学训练的经验表明, 最好的迁移应当发生在从易到较为困难的运动技能中, 这是因为, 可以发生迁移的两种运动技能必定包含有技能的相同成份和相同的原理, 只要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得当, 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技能迁移就很容易实现。在运动要素迁移中, 正迁移与负迁移两种因素可能同时存在, 教师只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错误动作进行纠正才能促进正迁移的发展。教学中主要借助于教师语言刺激与激励, 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馈调整。要学生从运动规律与运动心理中同时感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教学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3.1 关于某些田径技术项目的教学顺序问题

田径技术项目的教学顺序问题也是与田径技术教学的技能迁移问题有密切关系的.在安排田径项目的教学顺序时,不仅应考虑到各项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该项技术对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要求,而且也应考虑到各项技术之间的相互促进或干扰问题,使前一项目的教学对后一项目的教学起促进作用,即起正迁移的作用,尽量防止和避免动作技能间的干扰现象.目前,田径教学的顺序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在个别项目的安排上认识还不完全统一,例如,对跳高和跳远在教学中的先后顺序问题还有争议.我们认为,从技能迁移的角度考虑,目前先教跳高后教跳远的安排顺序不尽合理.在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形成跳高的“制动性”起跳技能对掌握跳远的“积极性”起跳技术存在着不良影响.在跳高技术教学中,俯卧式、背越式两种姿势的技能间也同样存在着干扰现象.过去,大都把俯卧式教学放在背越式之前进行,往往造成学生把俯卧式的低重心跑、直腿摆动和起跳前的降低重心带到背越式的快速助跑和起跳技术中去,这显然不利于学习和掌握背越式助跑起跳技术.近两年来,对俯、背两姿势的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把先教俯卧式改为先教背越式,实践证明,上述现象得到了改变.此外,在跳远技术教学中,把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3种不同姿势安排在同一单元内进行,它们之间在技能方面也明显存在着干扰现象,尽管它们在助跑、起跳技术上的要求是一致的,但腾空后的要求却完全不同.如蹲踞式要求起跳腾空后摆动腿继续抬高,在空中尽量保持起跳后形成的腾空步动作,以求得身体的平衡.而挺身式则要求起跳腾空后将摆动腿伸直放下.这一抬一放,使两种姿势之间的动作发生了干扰,常出现学会了挺身式而忘记了蹲踞式的技能干扰现象,从而使两种姿式的教学都受到了影响.在走步式的教学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动作干扰现象.因此,我们建议,对跳远3种姿势的教学应分别在不同单元内进行.由于教学顺序的安排而形成的技能迁移和干扰现象,在田径其他项目的教学中也有所表现,所以,在安排教学顺序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时数、场地、季节和技术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更应注意到项目间的技能迁移与干扰.

3.2 关于田径教学中专门练习和辅助练习的选择问题

在田径教学中,为了掌握某项技术,常常采用大量的专门练习、辅助练习和模仿练习,这都是为了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巩固和提高.但是在选择和运用这些练习时,如果不考虑动作技能之间的迁移问题,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产生负作用.例如,在跳远教学中采用跳箱盖或弹簧板上的起跳练习,可以提高腾空高度,有利于学生体会空中动作.但这一练习对起跳却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这是因为,在跳箱盖上起跳与在平地起跳的肌肉用力感觉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若在跳箱盖上形成了习惯动作,必然要影响到正常的助跑起跳技术.因此,这一练习不宜过多采用.又如跨栏跑教学中常采用的垫步切栏练习,对体会和掌握攻栏与起跨及两腿剪绞技术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但是由于这一练习在栏前有一垫步动作,这个动作对掌握在快速奔跑中完成起跨攻栏,不可避免地有干扰作用.教学中,为了正确合理地选择专门练习,应该首先考虑到专门练习与完整技术之间的共同要素,这种共同要素不仅表现在动作的外形上和视觉形象的相似性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使专门练习与完整技术在动觉方面,即肌肉的用力特征和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那些与完整技术的肌肉感觉发生联系的专门练习才是有效的.此外,各个专门练习之间也存在着迁移问题.在教学中,各种练习的先后顺序应引起足够的注意.另外,在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的关系上也存在技能的迁移和干扰问题.例如,在跨栏、跳高、撑竿跳、铁饼、标枪等项目的教学时采用分解教学,其目的在于降低动作的学习难度,简化动作的要求,以便学生更好地体会技术的难点和细节.倘若分解练习的教学时间过长,往往会使完整技术不连贯而产生干扰现象.因此,分解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练习的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一旦形成习惯动作,不利于形成完整技术的正常节奏.通过上述分析和讨论,加深了我们对田径教学过程中某些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田径教学除了要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外,还应遵循技能迁移的规律.为了把教学过程中某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加以归纳,并上升为理论,以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从田径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迁移规律出发,认为有必要提出以下几条教学原则,充实原有的教学原则,指导教学实践.

4 结论 

以上仅对田径教学中的几个有关技能迁移问题谈了一点看法.学习问题的迁移理论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它对知识的学习,对劳动、生活技能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方面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目前,心理学、运动物理学对技能迁移问题所做的研究,仅仅只提供了理论方面的依据,在体育教学和运动实践中,还有待于加强运用,特别是对技能迁移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方面,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美]普莱西等著,刘范等译.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3~68

[2] [苏]普拉托诺夫BH著,陆绍中等译.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出版社,1996.35~112

[3] 黄宝宏, 丁俊武. 迁移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2月第2期.

[4] 曹莉娟.论运动技能迁移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体育科技.2003年第2期.第24卷.

[5] 郑秀瑗.根据田径技能迁移理论参数[J].体育学通讯,1991,(4):52-54.

[6]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选材组上海市业余体校运动员初选条件[J].体育科研,1983,14(1):14-23.

 




相关热词搜索: 姜兴涛

上一篇:初中部 何远君《高中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初探》—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廖声文《漫谈细节中的辩证法与价值观》—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