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何远君《高中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初探》—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5 09:02:11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出是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更是在课堂教学反思中提炼出来的创新举措。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何远君 2008.1.20

     2006年秋季,福建省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许多教师在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的培训之后,总觉得对新教材的教学心中无底,对新教材的难度把握不准,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更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堂内容,课堂学习方式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而课堂教学是积极实施新课程、渗透教学新理念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如何也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学生知识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因此,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科学的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出是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更是在课堂教学反思中提炼出来的创新举措。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我个人在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以及教学一线的工作引法的部分思考整理成文,希望给未来实施新课改的教师有一定的启发。

一、把握教材的度是展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内容、学习的素材和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它是以概括、规范、结论、静止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之前,老师一定要认真解读,弄清每一知识点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展开的,还要学会细节上的推敲,把握教材的难度,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材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尤其是有经验的教师很擅长对一些内容进行探究和拓展,而对于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必须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不要轻易的探究拓展。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对新课标淡化的知识内容不要拓展。新课标对一部分传统数学知识做了“淡化”处理,有的降低了要求,有的仅仅介绍。对这些内容不宜拓展加深。如函数的值域、定义域,按新课标精神已淡化处理求函数的值域,对定义域,也不要刻意求一些人为构造的复杂函数的定义域。

2、新课标删去的内容不在拓展和补充。新课标对传统的高中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而一些删去的内容是高中教师比较熟悉的知识,讲起来也比较顺畅,很容易在讲新课标的教材时对这些删去的内容进行补充。如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定理以及逆定理,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三角函数中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

3、对新增的知识不要随意拓展。新教材中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数学知识,特别是选修系列中新内容较多,有些新内容与高等数学有关,对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不宜当作高等数学知识来讲,应该关注学生的感受背景,认识基本思想。如导数及其应用,按新课标要求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导数,会应用导数来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掌握极值与最值在优化问题中的求法。而不能把一些复杂的复合函数也引入到教学之中。

二、深入了解学生,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题,他们的基础是我们教学环节中一项不可忽略的因素,它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成功与失败,掌握一定的教学设计技巧,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学生需要原则。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的开展必须尊重学生的需要。课标的要求,就是塑造学生的尺度,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遵照课标,就是遵从学生的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备课之前一定要对学生学习此知识的已有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过程都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掌握。如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所需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具有哪些生活经验,哪些内容需要学生讨论,哪些方面学生的思维会遇到障碍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等。只有真正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出现“理所当然”的现象,才会更有效。

2、激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的目的是最大地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迅速拉近学生和课堂的距离,增加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亲切感、认同感,同时,也让学生快捷地了解课堂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为授课的顺利开展扫除“生疏”障碍。激趣的手段可以是制作道具、利用音像图片资料、设计导语、开展师生活动等。激趣手段可多种多样,但一定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不必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3、联系生活原则。 新课改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因此,数学问题或现象一般都是取材于我们身边的实例,它反映可社会的某一侧面,具有真实性。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方面的典型问题或现象结合起来作为材料来设计问题,使得数学与社会现实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训内容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并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际,应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建有效的课堂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环节。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的“精讲”为主,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则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的活动。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代替不了学生的活动,同样学生的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提升,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合理整合两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同时还需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前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活动进行合理地概括,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致力于使我们的课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既如何使我们的课堂要变活、变大、变新。为此,我认为应该主要做好:

1、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效能的检测纬度上,它可能更有实际的意义。我们是否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进度、思维的扩散和收敛,训练的密度和质量等。

2、在课堂上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了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的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

    在新课改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探求的主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明建.新课程数学教学必须重视的五个问题.数学通报,2005.7

3、石志群.教学设计。数学通讯,2002.9

4、刘鹏林.例谈高中数学教材的合理利用.数学通讯,20002.9




相关热词搜索: 何远君

上一篇:初中部 高宇《莫怨东风当自嗟》—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姜兴涛《浅谈田径教学中的技能迁移规律及教学作用》—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