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部 陈庆《浅谈教学中的积累》—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4 15:46:31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福建西山学校初中部 陈庆
教学中的积累就是在酿一坛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浓烈,它又像是一副浓抹重彩的油画时间愈久愈珍贵,积累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就是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的过程,即使无奇,也能显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有的老师上课语言平淡简洁但亲和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的则激情大气视野开阔气象万千,节奏变化多端跌宕起伏,有深度有厚度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又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以势取胜更以气取胜,有的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引经据典有张有弛,不激不厉而风格自远。这些风格个性的课从何而来?从教学积累中而来,如何做到教学中的积累?
做好“气”的积累是教学积累的基础工程。“气”是什么?“气”是能量是知识是信息,是你教学之根基。为什么要积累“气”?这是因为“气”的重要。一节课即要保证学生参与进来学到知识又要学生感受到有滋有味,难!上课的最高境界成败的关键皆在“气”上。无论北方的魏书生,还是南京的斯霞,南通的李杏林都是这样认为,特别是政治课直接肩负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使命,所以政治课要有正气不要有邪气,要有大气不要有小家子气,要有清气不要有浊气,要有书卷气不要有俗气。那么气的积累方法有哪些?从修行中来,从读书中来,从日常的教学中来。
纵观古今中外,历代大教育家都是大修行家,如释边牟尼,老子孔子,魏书生等。修行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修什么就积累什么。如何去修行?就是让自己的心融于自然,每天吸取天地之灵气吸日月精华,针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去修自己的心,每天都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把心深深地沉静下来,心平如静心明如静,在心底深处把一切化为零,想像自己坐立于天地之间,太空之内,与天地同体与宇宙呼吸,进而去顿悟积累人生及教学中的经验,经过十年二十年乃致更长时间的体悟与积累。你会逐渐达到不惑,知道自己是谁?教育教学规律是什么;从读书中积累,读书不仅要读当代教育名著,追踪当前教育教学新观点新方法,也要看马列经典原著,更要看佛经,道德经,论语等,从中积累人生及教学的大智慧。读这些书要制定计划,每天坚持不懈去研读,弄懂其中含义,并认真写好读书笔记,并把这些运用到生活和教学中;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认真上好课等以外,还要写好教学反思,反思是最好的积累,写反思要有针对性,除了写成功的地方,还要重点写失误及教学上的不足。经过这三个方面的积累,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自会有自然之气而无俗气,眉宇间自有清气而无浊气,视野开阔产生大气而无小气,自有正气而无邪气瘴气,逐渐达到孟子讲的“吾养吾浩然正气”,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这些都是教学积累之本,教学生命力源头活水,否则教学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坚守住内心深处真善美的教学观念,不断继承与发展,力戒形式主义是教学积累的有效方法。从孔子创立儒家教育思想开正式教育之先河,几千年来我们这些后生小辈一直受其熏陶,如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古训都是真善美的观念,无论经过多次课改都不能将其改掉,都需要我们永远积累下去并运用到教学上。因为他们是教学教育之规律,是孔子大智慧结晶,现在世界各国要建200多座孔子学院,研究学习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就足以说明他的思想无人能超越,这些需要我们在教学积累中要守住守住再守住,在此基础上要创造性地运用,最好能去创新,在积累中要把创新保留下来,而不能去积累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纵观时下的课改充其量是对过去教学思想换一种说法而已,并不是什么创新,如过去叫自学现在叫自主,过去叫互助现在叫合作,过去叫探索现在叫探究,过去叫教学大纲现在叫课程标准,其实国民党时代就已经叫课程标准了,就像过去叫耍流氓现在叫性骚扰一样没有什么新鲜的。如何做到继承和发展,力戒形式主义,做到有效积累?笔者认为还是要多修行,多读书,多反省,多实践。特别是深入教学教育第一线深层次了解学生情况并研究,多揭示一些教学教育之规律多开悟,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效积累,从而达到一天比一天开悟,一天比一天胸怀宽广,一天比一天过的快乐,一天比一天业有所成。
总之,做到教学中积累就是要多修行多读书多实践多反省,只有这样才能在积累中创新,在创新中积累,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做到有效积累。
相关热词搜索: 陈庆
上一篇:初中部 曾京京《如何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陈云《初二年英语教学的困难与解决方法》—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