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学校初中《浅谈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初中部教师 孙雅玉)
2013-11-27 15:26:07 来源: 点击:
摘要: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激发、维持的作用有所不同。为了使学生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教师应当积极的去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激发、维持、课程改革
随着课改的不断开展,我校的课堂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快乐元素的运用,注意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建构等等。在本文中我将针对如何更好的激发和维持中学生学习动机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激发、维持的作用有所不同。
一、外在动机
通过给予表扬、奖品、奖金、荣誉等,依然可能影响那些成功欲望不高、高度害怕失败的人投身于体育竞赛之中。我们把这种外在因素激发的行为倾向称为外在动机。①
1、有效的奖赏。
奖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们的课程改革中学生教师经常采用一些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我们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课改不吝钱财,自掏腰包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奖品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开始,似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数的教师都发现了,这些所谓的奖品开始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迅速的下滑。是什么原因呢?奖品不够新鲜了?还是学生对于这样的方式已经不感兴趣了?可见并非所有的奖赏都能有效的刺激学生,我们在这里要提到的奖赏是有效的奖赏,那么什么样的奖赏才是有效的呢?我们要怎么做呢?
(1)淡化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如果奖赏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奖赏物,则会使奖赏成为外部控制手段,在一段时间之后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兴趣。我们应该认识到:奖赏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评价手段,给予奖赏意味着对个人学习成效的肯定。教师过多依靠控制性奖赏反而会强化学生的消极动机。例如,如果对学生单纯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往往无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时反而会使他们厌恶分数。
(2)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奖赏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较为容易的任务而大加奖赏,不但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反倒会增加他们的自卑感,因为这容易使其他同学视这种奖赏为无能的标志。在教学当中我们一直在强调分层教学,我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做到奖赏有所不同,要能够与他们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奖赏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物质奖励往往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首先,作为奖励的这个物质并非对于所有的学生都能产生刺激作用。其次,在一段时间之后,当这个物质奖励失去了新鲜感,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受到大幅度的下降。最后,物质奖励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功利性心里。相反的,精神的奖励,可能在一开始并不如物质奖励的效果那样来得明显。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对于学生,尤其是那些常被轻视或批评的学生,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奖励莫过于称赞和肯定,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赞许等,而不是物质的奖赏。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眼神所起到的效果都要比物质奖励来得大。
2.创设轻松、愉悦、快乐的课堂学习环境。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在轻松、愉悦、快乐的课堂,这样他们可以更好的展示自我,在心里上得到更充分的放松。因此,在课改中我们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给学生更多创造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间,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
(1)提倡互助与协作。合作的
课堂学习环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也是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情绪。同学之间的互助与协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业,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以我校初中部初一(15)班为代表的课改示范班就很好的利用了这点。在班级里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组成了“帮扶小组”。优等学生负责检查督促后进生的学习,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而后进生在遇到问题时,可随时向优等生请教,既方便又实用。优等生从中也受到鼓舞,更加努力学习。期中或期末对学习情况较好的后进生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实践表明,优等学生并不完全是助人者,有时也是受助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进步。
(2)创设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课改的进行,我们在教学中越来越强调情景教学。我们的老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引入音乐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较为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得愉快,记得扎实,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教师不能过多的依赖于游戏、音乐来吸引学生,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将学生引导到我们的课堂。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初一年大多数学生的空间认识能力差,感知事物往往以直观形象为主。因而在教学中我们普遍采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将一些抽象的知识通过声音、图画的方式展示出来,已超越时间及空间的局限,把学生难以接受、理解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凡事有利也有弊,我们的老师常常不加选择的把所有的内容都在课件上呈现,这样一来反而弱化了学生听和自学的能力。而教师也出现因为过分的依赖课件而阻碍教学技能的提醒。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在接触学生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很差。在这点上,我们在课改中采用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探讨获得答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仅仅止于此,是完全不够的。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我常常在预习时,抛出几个重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出答案。而在课堂上,则给以学生时间来展示他们的学习。其次,我还经常摘录一些新闻时事,让学生们对此加以评论。在不断得到强化下,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4.改进评分方法。
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差分常常是随班就读学生受人歧视的主因.直接挫伤了他们学习的情绪与动机。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不要轻易给他们打不及格的分数.作业完成得不好,则暂不打分,改正错误后再打个好分数,这种记分方法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非常适合的,也适用于平时的测验。因为平时测验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其目的是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及时反馈纠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只要随班就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分数。实践表明,这些评分方法对激发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效的。
二、内部动机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个体,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信念等内部学习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②在学习活动中,内部动机激发与维持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对于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其措施主要包括归因训练、角色转换、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等。③
2. 归因训练。
随学生往往把失败归之于外部因素.如片面强调任务太难,而否认自身的原因。归因训练是针对随班就读学生在学业成败情境中的归因障碍而设计的干预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强化矫正法和观察学习法比较适用。
(1)强化矫正法。这种方法是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在对完成任务的情况(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每当学生作出比较积极的归因时.即给予鼓励或奖励.并对那些很少作出积极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倾向。这是我们课改中的一大弱点,我们非常缺少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2)观察学习法。
在观察法中我们最普遍采用的是观看一些录像,引导学生把他们任务的成功是失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程度。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一次的教育显然是收不到良好成效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讲这样的教育融入到我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老师就是最好的榜样,我们可以做学生最好的观察对象。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做好正确的归因。
2.角色转换。
有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往往认为自己在老师、同学眼里是个“嫌弃儿”他们在集体里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样的地位使得他们失去了自尊自信,渐渐的对于学习也产生了反感、厌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采用角色转化的方法。对于这样一些学生都委以“要职”,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自我信念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我信念。随班就读学生由于经常性的学业失败导致丧失自信,因此,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动机激发途径。
(1)创设成功的机会。
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
(2)树立成功的榜样。
这里不是以学习优良的学生为榜样和示范,而是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近同学的学习行为来激发自我信心。当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 就会增强自我信念。相信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例如,把班级中原来基础较差而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后进生学生的示范者,要求他们观察这些同学是怎样取得进步的。选取这样的榜样示范,能对后进生学生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
(3)在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在我们的学生中,往往有一些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产生自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他们投以更多的热情,付出更多的关爱与信任。要在悉心引导和启迪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常常在班上及时的表扬他们,以使他们体验进步的快乐。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创设这些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或板演时,选择他们能力所及的让他来完成,当他成功时,让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
4.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早在两干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有了兴趣才能引起儿童对知识的更多注意。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新知识前,经常从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实例人手,创设与他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他们如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学活动的设计。这样,他们就能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实践,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5.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从自我卷入转向任务卷入是改变学生畏学、厌学心理,转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的重要途径。
(1)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
学生的自暴自弃往往是在失败的情境下产生的。为了避免再次失败。他们索性采取退避行为,同时对学习任务采取更深的自我卷入倾向。所以,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与鼓励他们取得成功是同等重要的。当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受到挫折时,教师千万不能对他们的能力作出更多的评论,而是要引导他们从失败中寻找可以改进的因素,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
(3)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
如果教师一味让学生去应付低水平的任务,是不可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的,过分容易的成功不具有强化的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鼓励这些学生在完成较低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尝试高一层的作业,这便是一种挑战性任务。实践证明,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①:心世界网。2013-01-16期。
②:《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之浅议》祁红
③:《教育心理学》
相关热词搜索:西山学校初中
上一篇:西山学校初中《浅谈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初中部教师 孙雅玉)
下一篇:西山学校初中《如何营造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初中部教师 胡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