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部 李耀泉《私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5 11:03:47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能积极地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笔者对附近的六所私立中小学的教师进行访问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私立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
一、私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1、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私立学校教师在学校找不到归属感,在工作中心理懈怠、消极应付、顾虑重重,心理负担加重。私立学校的现实管理情况看,校长或学校董事会掌握着教师的"生杀大权",况且与公立学校相比,私立中小学教师的后顾之忧尚未解决。因此,在私立学校多数教师的潜意识里认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告别了"吃皇粮"的日子后,他们必须努力工作,凭自己的看家本领,才能获取相应报酬。从某种程度讲,管理者又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被"炒鱿鱼"的危机感开始出现。于是部分拙于心机但能埋头苦干的教师便感心力憔悴、牢骚满腹,"打工"思想陡增。他们抱着"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自信,一旦被炒鱿鱼,就再次加入流动大军,寻找新的驿站。"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在私立学校找不到归属感,“精神贵族”的清高在生存需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打工”、“临时工”等消极性心态影响着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2、超强工作的压迫感,压得私立学校教师透不过气来,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行为偏差。在私立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有多角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做一名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公立学校的教师要严重。根据调查,有近八成教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88%的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10小时;86.7%的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职业倦怠,心理疲劳;烦躁、忧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行为偏差……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加剧了这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趋于恶化。这些数字触目惊心,令人不得不去深思。
3、缺乏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不能够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丧失进取心,失去爱心和耐心,造成心理枯竭。据笔者对附近六所私立学校调查发现,有近60﹪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我们并没有对心理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或者缺乏相应的心理调节手段。有些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53%的教师对心理健康状态的认识还不清楚,有15%的教师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大多数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学知识。学校大多建有心理咨询室,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真正开展咨询的很少。大部分教师局限于大学时代学的那点心理知识,知识的陈旧造成以不变应万变的局面,只能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 “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吧,忍一忍就好了”,因此,当生活、工作压力影响身心时,教师又缺乏应有的自我调节能力,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心理受到了伤害。
二、解决私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倡导学校健康管理文化,营造自由、宽松、有序的生态环境,人人感受自主的尊严、独特存在的价值、心灵成长的愉悦。私立学校教师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付出的代价也更多更大。因之,私立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更需要营造的是一个自由、宽松、有序的生态环境,使人人感受自主的尊严、独特存在的价值、心灵成长的愉悦。这样学校才能处处体现关爱学生以及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包容的氛围。教师无论是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工作,还是在办公室或教室里做教育研究、探索,都能充分地享受到一种被信任、被尊重、被理解的氛围,那内心流淌的会是喜悦,在教育中涌动的是爱心与尊重,在教学中点燃的是激情与艺术。其次,校长的用人之道,治学之道是关健。私立学校的校长作为教师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充分地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不断地给工作劳累的教师以关怀和鼓励,而不是动辄埋怨、批评教师甚至以下岗相威胁。校长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没有每一位教师的身体力行,校长任何先进的办学理念都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实行。如果教师时常在惶惶不可终日的高压环境中工作,对工作自然没有任何积极性,更不会有创造性可言,而是疲于应付,为完成而完成,又何来之高效能的学校管理呢?成功高效的管理一定是和谐的管理,于是,你会见到我们的校长不以势压人,不以个人的好恶为尺度去衡量评价,不排斥不打击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而是放下架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以宽广的胸襟容纳各种意见,这才是真正健康的学校管理文化。
2、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民办教育事业当中去。作为教育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育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底线;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联合社会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在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等。其次,学校可以请专家来校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组织教师参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让教师学习一些基础心理学原理,掌握几种调节心态的方法技巧,并通过有关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己工作成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3、教师自身要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做到:敬业、宽容、淡泊、放松。
敬业。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走上教师之路,就应该在工作中努力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敬业爱岗,爱学生,自然会有成就感,会精神充实,心理一定会健康。
宽容。教师在工作中正确地看待竞争,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强手、对手,就会心地开阔。如果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一味地算计他人、嫉妒他人,心理就会扭曲变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就会心平气和而少躁郁、少怨怒,就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
淡泊。教师职业的社会功效是潜在的,并不像某些职业的功效立竿见影,光辉耀眼。教师职业与所谓的“风光”职业相差较远,收入相对偏低,荣誉也相对较少。教师如果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就会坦然;否则,心态就会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
放松。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放眼私立学校教师的面庞,多是面容憔悴。为此,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和同事、家人、亲朋的沟通交流中,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既是无意工作,又是调节心态。百忙抽闲,必不可少,放松心态的方式多种多样,体育锻炼、静坐、听音乐、欣赏文学作品、练书法……
总之,对于私立学校的教师而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投身于民办教育事业体验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快乐,同时又承受着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我们应关注着私立学校教师心理压力,思考着它,分析着它,进而设法减轻它,目的是为了使私立学校拥有一支精悍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质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私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姓名: 李耀泉
作者单位: 福清西山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 李耀泉
上一篇:初中部 李庆龄《在学生的心灵上播种阳光》—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林峰《以德育为根本,强化育人意识》—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