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李耀泉《增强法制意识,构建和谐校园》—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4 16:06:14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犯罪人数逐年增多,并且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趋势,未成年人由于自控能力差,如果法律意识淡薄的话,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对社会稳定造成危害。如果学生因法律素质存在问题,走上犯罪道路,其他知识掌握得再好,教育也是失败的。

福建西山学校初中部  

 

一、对未成年学生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犯罪人数逐年增多,并且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趋势,未成年人由于自控能力差,如果法律意识淡薄的话,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对社会稳定造成危害。如果学生因法律素质存在问题,走上犯罪道路,其他知识掌握得再好,教育也是失败的。所以学校应主动适应这一新情况,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这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学校提高知名度,履行“一切为了孩子”办学宗旨的必然选择。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已摆在我们教育工作的面前。“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指出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指明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因此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尤为重要。

二、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1、好胜心理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也是他们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如果在这一时期给予健康的思想教育,就能使其向正确方向发展。当前,在电视节目中,放映武打片甚多,青少年分辨能力差,抵制能力弱,受封建“行帮”思想的影响,甘为哥们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常常为哥们去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甚至行凶杀人。他们视打架斗殴为“英雄”,视冒险亡命为“快乐”。将好胜心的满足,建立在暴力与他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好胜心的扭曲和演变,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重要因素。

2、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的家长,不对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反而对子女过分娇惯、溺爱,使子女养成任性、自大、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强烈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往往会产生低收入高消费的矛盾,在心理上出现挫折感,为达到这种不正常心理的平衡,便走上偷、抢、骗的犯罪道路。

3、少数青少年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没有建立健全的守法的心理结构,失去了起码的道德水准。人们厌恶的事,他们却赞美;人们赞美的事,他们却反对。如有的人在失恋后,竟向女友脸上泼硫酸,认为是开玩笑;有的人认为持刀劫钱是小事一桩。这种心理道德水准的失调,导致了行为上的犯罪。

三、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措施

1、各学科在教学中要重视渗透法制教育。法制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思想品德课程,要将其渗透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形成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也不单单是政治教师的职责,而应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将法制教育列入学校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生源特点,渗透法制教育,课堂上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如在英语教学中,可准备一些与法律有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有关国外的法律知识;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可加入对国土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制意识;在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性知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对小说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分析,进行法制教育,透视犯罪心理等等。为此各备课组可以对现行的语文、历史、政治、生物、音乐、体育等十几门教材进行逐课分析,从中寻找出法律知识结合点,将有关法律知识按照不同学龄学生理解能力,撰写统一的法制渗透教案,形成校本教材并编写成册,利用暑假等时机组织对学生按学科分类进行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努力使学生法制渗透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2、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学校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因使法制课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要适当的安排一些课外活动,穿插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列入常规教育,规范学生的思想言行,培养健康人格,做到防微杜渐。如适时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敬老院打扫卫生、清洁公共场所等社会公益活动,结合实际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作为公民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法律所认可的,什么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自觉接受法律熏陶,逐渐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如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驻地部队等活动,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可组织学生参观监管看守场所,利用失足青少年的亲身讲述,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得到感触,受到警醒,同时加强对逃学、打架等“异类”学生的结对帮教,强化法制教育,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笔者认为我们学校应在政教处的基础上成立法制科室,设立《法制教育专栏》,定期宣讲法律,必要时也可邀请有关执法部门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法律知识讲授,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在实际的案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使他们受到启发和教育,避免在遇有不法侵害时,错误地采取以非法对非法、以暴力制暴力的不当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宣讲过程中,要注意拿捏尺度,把握分寸,坚持正面教育,少讲社会阴霾,不宜讲授或不宜公开的要守口如瓶,以免适得其反。

3、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法律氛围。首先要充分发挥班团会的作用,学校可在低年级中开展“什么是法律”的主题队会,对学生进行法制启蒙教育。在中年级中开展“法律知识知多少”主题队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法律常识,以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在高年级中开展“守法从我做起”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畅谈自己遵守法律制度的言行和决心,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其次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中心、广播站、校刊校报、黑板报等载体,运用影视、录像、幻灯、图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等形式加强宣传,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还可以开展普法征文、演讲比赛等,利用每次普法宣传之机,征集学生的专题作文,选择优秀的在全校展评,并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是一种很好的宣传途径,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进一步使学生懂法、守法,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当然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把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作为家长座谈会的主要议题,请家教有方的家长介绍经验,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使家庭法制教育与学校法制教育融为一体。通过这些载体,重点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宣传,努力营造各部门齐抓共管、家校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实现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实践证明不良行为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亲家庭或孤儿、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等,最易受外界影响而走上违法的道路。作为学校,要特别地关注他们,使他们能与其他学生一起健康成长。一是要狠抓学生的流失率,任何人不得嫌弃差生,特别要严格规范学校开除、劝退学生的相关措施,防止和减少辍学、失学人数的上升,坚决制止把责任随意推向社会的错误做法,最大限度地遏制未成年人过早流入社会。二是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聘请具有心理教育本科学历或者有心理教育经验的老师,担任心理辅导员,配备必要的心理检测设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渴望了解自己的中学生,系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切实抓好心理教育,通过谆谆善诱的心理疏导,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克服自卑心理,修补残缺心理,自尊、自重、自立、自强,从小立志成才,健康成长。三是加强榜样教育。青少年学生心理成熟尚不完全,独立判断能力和自主意识较为肤浅,而且生活阅历浅,对一些道德概念缺乏具体感受,但他们有上进心,模仿性强,生动、具体、典型的形象能激起他们思想感情上的波澜,并在行动上效而仿之。利用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就是用他人的模范行为、先进事迹,形象地感染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预期。

总之,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树立“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的功劳还要大”的思想观念,使每一个学生都合格地毕业,不出“次品”和“危险品”。




相关热词搜索: 李耀泉

上一篇:初中部 李庆颖《浅谈我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刘步红《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艺术》—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