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西山学校初中部 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动” 陈 棋
2014-01-06 19:33:28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动”
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动”
陈 棋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就是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从基础教育来看,我们为学生设定的“条条框框”太多了,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缺少了积极创新的欲望;老师牵手的时间太多了,学生习惯了随从,养成了依赖,缺少了自由迈步的空间;缺少了自主探究的能力;我们教育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太重了,常常拔苗助长,缺少了等待每一朵花自然开放的从容。为了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西山学校董事长张文彬先生提出了“快乐课堂教学,美丽学生心灵”的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打破传统教学的这种局面,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作为一名初中生物老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气氛真正“活”起来,在快乐的同时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懂得怎样学习。那么,在生物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动”的欲望并积极主动地“动”起来呢?
一、“动”在课前
首先,是教师课前的“动”。课上的好不好,能不能吸引学生,能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课前的备课很关键。例如,在教学《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课时,我给学生们准备了干酵母、白糖和气球,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发酵这个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和观察了解了发酵现象。介绍了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的步骤,下载了制作米酒的视频。其次,是学生课前的“动”,这是自主学习、探究的关键。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通过收集资料、上网查阅等方式先对课堂内容有所了解,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查漏补缺。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多样性》这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国家一些珍稀的物种的图片和材料,查找我们国家的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的图片和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及展示。
二、“动”在课堂
1、轻松的身心、宽松的氛围,舒展的个性
我了解到,英国的课堂,学生座位的排列很随意,小组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以便交流讨论,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我们看到国内课堂大多是井然有序,课改让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让学生放松、自由,他们根据老师提出的目标要求,有的在讨论问题,有的在独自看书,有的在动手操作,有的在上网查资料,有的在向老师提问,偶尔还有学生在打闹。虽然看上去教学秩序不够井然,课堂环境不够安静,可我们看到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热情洋溢,他们积极地表现自我。大胆地发表见解,整个课堂生机勃勃。我们感觉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书面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真正有效的锻炼。这让我想起了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一段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现在我们的课堂也是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学生面对面的坐在一起,鼓励学生小组间合作学习,遇到问题可以讨论,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和探究式的“学”是教师“教”的出发点。
2、较少的讲授、较少的干预,更多的自主
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是把安排的讨论环节当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明码标签,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时间仓促,学生无法充分地倾听和交流;讨论内容空乏,无法激起学生的讨论和思辨欲望;讨论对象局限基本上都是某几个优秀学生在主讲,无法在思维碰撞中智慧共生,共同提高。而新课堂模式要求我们课堂上教师讲得少,基本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学生自己查找、阅读资料,思考、讨论问题,有时是游戏、小品表演等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不会“越俎代庖”或“包办替代”, 只是在巡视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解答。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设计、讨论、分析和总结时,应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形成独到的见解,并且用准确、精准的语言进行表达。当教师不过多地干预学生,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时间,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兴趣的发展、特长的发挥,天分的洋溢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质,而教育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课堂上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从种到界》这节课时,为了说明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我设计改编了一个故事:动物王国里百兽之王老虎不幸去世,可惜虎大王没有留下后人,大王留下的亿万家产由谁来继承呢?根据动物王国遗产继承法,应该由与虎大王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继承。现在有四种动物都想继承遗产,分别是蛇、猪、狐狸和猫。课堂上选出四个学生做为它们的律师,为它们答辩,选出一个法官,几个陪审员。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代理蛇的律师答辩说:法官大人应该判给我的当事“蛇”,蛇与老虎是同“门”师兄弟,都属于脊椎动物门。代理猪的律师答辩说:法官大人应该判给老猪,猪与老虎同“纲”共苦过,都属于哺乳纲动物。代理狐狸的律师答辩说:法官大人应该判给狐狸,大伙都知道“狐假虎威”,虎大王是狐狸的保镖,而且经常在一起吃肉,都属于食肉目。代理猫的律师答辩说:法官大人应该判给猫,猫是虎大王的矮小弟,猫最像虎大哥,它们是同“科”出生的,都属于猫科动物。最后经陪审团一致合议,给出了判决书,判给了猫。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把他们的天分和特长展示出来。
三、“动”在课后
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后的“动”也很重要。课外参加实践活动到天生林艺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植物身上挂的牌子,看看上面写什么东西,结合给生物取名字的方法,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和双名法进行讲解。有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观看纪录片《海洋》,让学生欣赏海洋里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感受海洋的美丽和宽广。教师只有信任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他们才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动”起来。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师生一起“动”起来,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努力实现“自主、合作、愉悦、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
陈 棋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就是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从基础教育来看,我们为学生设定的“条条框框”太多了,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缺少了积极创新的欲望;老师牵手的时间太多了,学生习惯了随从,养成了依赖,缺少了自由迈步的空间;缺少了自主探究的能力;我们教育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太重了,常常拔苗助长,缺少了等待每一朵花自然开放的从容。为了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西山学校董事长张文彬先生提出了“快乐课堂教学,美丽学生心灵”的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打破传统教学的这种局面,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作为一名初中生物老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气氛真正“活”起来,在快乐的同时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懂得怎样学习。那么,在生物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动”的欲望并积极主动地“动”起来呢?
一、“动”在课前
首先,是教师课前的“动”。课上的好不好,能不能吸引学生,能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课前的备课很关键。例如,在教学《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课时,我给学生们准备了干酵母、白糖和气球,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发酵这个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和观察了解了发酵现象。介绍了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的步骤,下载了制作米酒的视频。其次,是学生课前的“动”,这是自主学习、探究的关键。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通过收集资料、上网查阅等方式先对课堂内容有所了解,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查漏补缺。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多样性》这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国家一些珍稀的物种的图片和材料,查找我们国家的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的图片和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及展示。
二、“动”在课堂
1、轻松的身心、宽松的氛围,舒展的个性
我了解到,英国的课堂,学生座位的排列很随意,小组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以便交流讨论,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我们看到国内课堂大多是井然有序,课改让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让学生放松、自由,他们根据老师提出的目标要求,有的在讨论问题,有的在独自看书,有的在动手操作,有的在上网查资料,有的在向老师提问,偶尔还有学生在打闹。虽然看上去教学秩序不够井然,课堂环境不够安静,可我们看到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热情洋溢,他们积极地表现自我。大胆地发表见解,整个课堂生机勃勃。我们感觉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书面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真正有效的锻炼。这让我想起了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一段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现在我们的课堂也是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学生面对面的坐在一起,鼓励学生小组间合作学习,遇到问题可以讨论,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和探究式的“学”是教师“教”的出发点。
2、较少的讲授、较少的干预,更多的自主
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是把安排的讨论环节当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明码标签,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时间仓促,学生无法充分地倾听和交流;讨论内容空乏,无法激起学生的讨论和思辨欲望;讨论对象局限基本上都是某几个优秀学生在主讲,无法在思维碰撞中智慧共生,共同提高。而新课堂模式要求我们课堂上教师讲得少,基本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学生自己查找、阅读资料,思考、讨论问题,有时是游戏、小品表演等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不会“越俎代庖”或“包办替代”, 只是在巡视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解答。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设计、讨论、分析和总结时,应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形成独到的见解,并且用准确、精准的语言进行表达。当教师不过多地干预学生,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时间,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兴趣的发展、特长的发挥,天分的洋溢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质,而教育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课堂上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从种到界》这节课时,为了说明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我设计改编了一个故事:动物王国里百兽之王老虎不幸去世,可惜虎大王没有留下后人,大王留下的亿万家产由谁来继承呢?根据动物王国遗产继承法,应该由与虎大王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继承。现在有四种动物都想继承遗产,分别是蛇、猪、狐狸和猫。课堂上选出四个学生做为它们的律师,为它们答辩,选出一个法官,几个陪审员。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代理蛇的律师答辩说:法官大人应该判给我的当事“蛇”,蛇与老虎是同“门”师兄弟,都属于脊椎动物门。代理猪的律师答辩说:法官大人应该判给老猪,猪与老虎同“纲”共苦过,都属于哺乳纲动物。代理狐狸的律师答辩说:法官大人应该判给狐狸,大伙都知道“狐假虎威”,虎大王是狐狸的保镖,而且经常在一起吃肉,都属于食肉目。代理猫的律师答辩说:法官大人应该判给猫,猫是虎大王的矮小弟,猫最像虎大哥,它们是同“科”出生的,都属于猫科动物。最后经陪审团一致合议,给出了判决书,判给了猫。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把他们的天分和特长展示出来。
三、“动”在课后
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后的“动”也很重要。课外参加实践活动到天生林艺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植物身上挂的牌子,看看上面写什么东西,结合给生物取名字的方法,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和双名法进行讲解。有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观看纪录片《海洋》,让学生欣赏海洋里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感受海洋的美丽和宽广。教师只有信任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他们才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动”起来。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师生一起“动”起来,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努力实现“自主、合作、愉悦、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动”
上一篇:福建西山学校初中部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蔡娟
下一篇:福建西山学校初中部观看“杜郎口教学模式“视频之后的几点体会 冯 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