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西山学校: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2013-12-18 18:43:50   来源:    点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初二年段语文备课组:刘步红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物理学家扬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动的成分。它能促进学生去探索知识、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用心去学习、钻研。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堂上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就此问题,我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帮助学生心理准备是点燃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关键,让学生有一种“心向往之”的意识,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一个教师教学情感的流露,常常开始于他走进教室的一瞬间,通过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或者一个提问,讲个故事,打个比喻,猜个谜语,做个游戏,做某种演示,引名言诗句等就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到本课的内容和目标上来了;当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录像、录音、幻灯、音乐、影视”等手段同样能达到激趣的目的,更形象更直观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教《人生寓言》这一课时,就先播放了《狐假虎威》这一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电影,然后引出寓言这一文学体裁,让同学们说说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再引出要学习的寓言《白兔和月亮》,学完后同学们又欣赏了《白兔和月亮》的动画电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真正做到了“乐学”。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时,我让学生先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然后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月球上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有哪些人呢?顿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以上看来,创设教学情境,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二、以变引趣,促进理解。
现代语文教育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固有的单一的模式,锐志改革,勇于实践,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皇帝的新装》,在教学时,我选择了“法庭审判”的教学形式,营造了课堂模拟法庭的教学氛围,法官、律师、证人、被告、原告、陪审员等均由学生担当。“法庭”对文本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等人“是否有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样,一改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的兴趣极浓,有的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出各种“证据”,强烈要求“法官”给他们定罪;有的同学也竭力收集“证据”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争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又如学习《山中访友》一课,在研读过程中,我让学生当“小导游”,带着游客去山中游览。为了当好“小导游”,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文本的研读中去,他们主动地在课文中寻找景物,找方位变化词……这种教学方式既具有形象感,又有无穷的乐趣,学生似乎也在美丽的山间游览了。让学生设计导游解说词,不仅通过导游的方式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课堂上做了一回十足的“小导游”,很有实际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试着变一种教学模式,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巧设练习”这个“巧”,应表现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上,让每一次练习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起点。为此,“巧设练习”应该注意这几点:一是要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能及时巩固,所涉及的知识每一次都在新的联系中再现,使学生每做一道题都有新的发展;二是练习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能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三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教学时应结合教材设置一些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又有助于能力培养的开放性练习题。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假如你是亨特,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请你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这类练习题,学生感兴趣,就会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对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又如,教学《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我设计了让同学们“根据诗中的内容画出自己的想像画”这一练习,有的同学画了幅“骑牛图”,图中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渡过浅浅的天河,天河上溅起了清冽的水花,整幅画面静谧安宁;有的同学画了幅“闲游图”,图中的街市上有小摊小贩,街边陈列着美丽珍奇的商品,画面的中心是牛郎织女这一对恩爱夫妻手提灯笼,在街市上闲逛。通过画面,学生体味到了天街生活的人间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还培养了创新能力,教学诗词不再以枯燥无味的朗读、分析为重点,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兴趣。
四、以情养趣,促进创新。
要想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念,就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为此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兴趣热忱地进入文本中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最后获得自己的情感体念,而且有个性、有创新。
在教学《羚羊木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直观体验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我设计了“自导自演情景剧”这一环节,让学生踊跃参与,并说明理由,然后加以改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学生在导演“我轻轻地敲了敲门”这一动作细节时,就有不少的独特的设计:有学生把准备敲门的手轻轻地搭在门背上犹豫了许久,才提起手来轻轻敲了敲门;有的学生让敲门的手在空中来回缩了好几次……又如“不”字,学生认为它充分写出了“我极不满意妈妈的做法、内心有所反抗的情绪”;有学生认为应语气坚定有力;有学生认为应该带哭腔,用拖长调的语气来读更符合文中的“我”……可以说,学生对情节的把握,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是到位的,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不得不让人叹服,用这种表演法煽动了学生的情,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情感体念,也让学生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式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找到,并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没有偷懒的机会。



相关热词搜索:福清市西山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上一篇:福清市西山学校:构建快乐课堂 实施愉快教学
下一篇:福清市西山学校:初中语文“比较阅读”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