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韦霞霞《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浅探》—西山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
2014-04-15 19:40:18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教育也进入一个转轨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现。面对这一现状,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由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素质的要求,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浅探

 

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教育也进入一个转轨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现。面对这一现状,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由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素质的要求,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是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和道德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它既是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 ,又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先导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努力完成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任务,教师一定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从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其加强认知 ,并指导其实践乃至能够使其自觉进行行为矫正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在这一过程中 ,提高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的问题尤为重要 ,直接关乎教学效果。我校是一所全封闭式私立学校,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生源复杂多样,大部分学生家庭特殊,有的是来自单亲家庭,有的父母由于长时间在外经商无时间管制子女等等,这样就造就了一些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根据学科、学生的特点,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落实:

一、用哲理故事铸造学生的心理健康

哲理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它有独到的铸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作用。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根据初中生尤其是初一新生的心理特点,政治理论的讲解务必做到“少而精”,否则,就会出现“以己昏昏,使之昭昭”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教学时融合中外优秀文化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把难懂的理论讲清楚,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政治课“活”起来。

例如:我在讲《珍爱我们的生命》中“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一内容时引用这样的哲理故事:有一天,某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是几个小时过去了,农夫试了好多次,还是没用想到好的办法,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实在不值得大费太大力气把它救出来,这口枯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枯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它哭得很凄惨,它感到了自己末日的来临。但是,让人意料之外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眼前的事实却让他感到口瞪目呆∶当众人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出奇的冷静和理智,它没用让泥土将自己掩埋,而是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将这些泥土踩实。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随着脚下泥土不断加高,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跃出井口,快步地跑开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在生命是旅途中,有时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土”倾倒在我们身上。面对生活的各种打击我们应该永不言放弃。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使心理品质在精神文化素养中得到升华,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合群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关人际关系、团结友爱、学会合作的教育内容较多,而这些内容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是一种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群团合作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是培养个体适应集体、社会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生随着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态度发生变化,但由于思维的批判性不够成熟,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在政治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分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培养合群心理。

三、培养良好的情绪,发展健全的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中生的情绪,情感有三大特点。第一,情绪活动强烈,但不稳定。第二,情绪反应敏感,体验迅速。第三,情感活动丰富多彩,但不深刻。

针对学生的情绪特点,在授《学会调控情绪》这一框时,我介绍了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理智消解法,注意转移法、升华法、心理放松法,要求学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刊,避免盲目冲动;并教学生做心理放松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随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如结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爱国主义的情感。

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认识自我最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同时,对自己有坚定的自信,并时刻提醒自己我就是我,一个与众不同的我。人总在不断地试图认识自己,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我们西山学校的学生,他们渴望认识自我的要求更为迫切,但由于现代家庭、教师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以及少年学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我感觉良好、厌学、叛逆、暴躁、焦虑、自卑甚至自我否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此时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如在讲授《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课时,我首先用 《老子》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样一句话作为课题引入,进而说明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充分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扬长避短,有所成。从谈自己开始,创设一种真诚气氛,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潜能?”要求学生讲出一些最使自己自豪的优点,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补充。最后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并面对自己,树立起自信心。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能力中等的普通人,只能成为一个能履行日常工作和生活职责的普通公民。此外我还通过启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认识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与成长,并关注自己的每一步成长。最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普通之后,进一步悦纳自己的普通。教育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普通而自暴自弃,感到自卑和沮丧,每个普通人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弱点、优点,以乐观的态度和喜悦的心情接受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还进一步指出,普通是我们的特色,努力是我们的本分,越是“普通”,越要努力。不努力肯定不能把我们的普通才能发挥出来,并有可能埋没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不普通”。承认自己的普通,不盲目追求高目标,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应有的才能。

五、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个体差异,善于合理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对学生进行教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要着力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设置情境,激疑问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

最后,挖掘学科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使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都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养成健康心理品质。而精心挖掘学科素材,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效用是巨大的。比如我在讲《自我新形象》中一个人必须树立理想的问题时就利用了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屡败屡战,终于推翻清朝,完成革命夙愿;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成耐用的碳丝灯泡;居里夫妇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四十五个月的工作,从一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终于成功制取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等等事例。再如我在上《珍视新友谊》一课时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事例,为学生宽阔胸怀,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很好榜样;同时我在教学中还会适时渗透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为国禁烟的责任感等等素材,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总之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只要我们自觉站在新时代的高度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便会成为对学生的全面提高素质和全面的成长切实有效 ,且备受欢迎的一门课。

 参考资料:

[1] 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6

[2] 杨业华,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的四大新亮点

http://www.pep.com.cn/200406/ca515105.htm

[3] 陈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6

 

 




相关热词搜索: 韦霞霞

上一篇:初中部 高秀华《态度决定一切》—西山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
下一篇: 初中部 蔡玉芬《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西山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