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程三舫《浅谈议论文教学的创意性》—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4 15:52:32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初中议论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一个个会阅读议论文 ,会品析议论文,会使用议论文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其教学中重点把握和分析作者的说理技巧,弄清作者的思维层次,让学生在接受文体特征的同时,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对于作者尝试成功了的那些说理方法,强调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形成自己的能力,学会运用。

福建西山学校初中部  程三舫

 

初中议论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一个个会阅读议论文 ,会品析议论文,会使用议论文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其教学中重点把握和分析作者的说理技巧,弄清作者的思维层次,让学生在接受文体特征的同时,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对于作者尝试成功了的那些说理方法,强调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形成自己的能力,学会运用。为此,教学议论文,教师不仅应该从具体的感知课文入手,引导学生遵循议论文的结构规律,感知议论文说理特点,辨别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掌握议论文知识,而且更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创意,将死的知识点教活,让学生在摸清规律中熟记知识,在熟记知识中学会运用,从而达到教学议论文的目的。

议论文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有创意呢?我的观点是,首先要做到引导学生摸清作者行文规律与发展自身形象思维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他们发现提纲性的语句,然后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写作特点做精要概括总结,使学生得到有用的经验,摸清议论文的规律,而且要引导学生多在形象上去做文章,让学生学会化解抽象和概括的判断。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注意经常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判断和形象的思维结合起来。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教版九上),这一课,当作者在论证,“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正面观点时,列举了“从古以来”“就是现在”“大量的有自信力”的中国人的事例作为论据,由于这些事例论据用的是高度概括的语言,学生读到此处时,脑海里形成的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加之学生与鲁迅所写时代形成的社会隔离感,故很难理出这是一段事例论据,也很难与上文作者所证明的观点统一起来,这就造成了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障碍与困难。如果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对照每一高度概括的事例寻找具体的对应的古今人物,且能具体介绍一二人的具体事迹,甚至运用多媒体的媒介作用,放映一二个表现人物精神形象的片断,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情节中感受具体人物的精神特点,将文中概括的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头脑中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拓展思维,学生再理解这一段文字,了解这一段文字的作用就容易多了。这样,我们的议论文教学才不会刻板而富有创意,不会味同嚼蜡而显得生动活泼,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其次,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恰当运用至关重要。教师不能光凭主观认定议论文较记叙文或者其它文体困难,学生不易掌握而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一味地从理论的角度向学生灌输知识,像向机器投放加工原料那样倒进去多少,就要求学生吸收多少,从而独霸课堂,僵化学生的思维,禁锢学生的思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注意教学中恰当方法的使用,不能剥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双方配合,教师在传授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鲜活而新异的见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起来、动起来,将教师“教”的活动科学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学”的活动,将本需由教师讲析出来的内容由学生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读出来、找出来、析出来、悟出来、练出来、品出来,将文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如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人教版九上)这一课,如果让学生读文后,去找文中所阐述的观点,作者所使用的说理方法,以及去理清文章思路,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似乎还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认为学生难以理解而按照寻找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以及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这样的结构模式去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分析课文,这样的教学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也达不到目的。这时我们可以尝试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完成本文的教学。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或自身实际讨论交流不止一个答案的例子,根据例子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答思路,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不同的解答思路是怎能样形成的,从而得出“解决问题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并将这种创造性思维发展下去,就会产生新的结果”的结论。这样,在教师一步 一步地启发诱导下,学生将会一步一步地在理清自己探讨问题的思路中逐渐掌握本文的行文思路和所论述的主要内容。这样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索,让学生既掌握了本文的成文技巧,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将死的教材变成活的知识,最终转化发展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鲜活而生动,学生记得也牢固而长久。

第三,在议论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优势,讲活教材。教师不能一味地死抠教材、完全按教材体现出来的形式、结构、内容原封不动的照搬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是保守的也是呆板的。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有时效性,可能作者写此文时,社会环境是这样的,而在学生学此文时,社会现实又是变样了的。学生读此文时说不定理解的内容与作品的内容有了很大的距离。正如读小说一样,“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学生的素质不同,水平不一、认知有异,对同一内容的议论文理解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教材,又要处理好学生,要通过师生的多边对话,了解学生学习教材达到了什么程度,从而发挥教师自身优势、灵活处理教材,或者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材,让学生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袒露无余,教师充分掌握,不断在充实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演好教师自己的角色。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说理古文的教学。如教学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可先让学生自由探讨文中所阐述的道理,并找出阐明道理所使用的事例论据。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发言中,就会及时掌握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然后,发挥教师自身资源优势,通过讲背景、叙故事、补事例、析道理,让学生在教师对课文透彻的讲析中掌握文章的结构方式,充分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是心”、“本心”的含义,从而把握全文内容,顺利完成教学。这样,学生可在平等的时空当中,吸收教师资源精华,将文本知识,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总之,有创意的进行议论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最终掌握运用议论文这个工具去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全力去实践。

 




相关热词搜索:程三舫

上一篇:初中部 陈云《初二年英语教学的困难与解决方法》—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董华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