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张百玉《把握中考作文试题的命题特点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09 19:51:48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改革课堂教学,点拨学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能力。

把握中考作文试题的命题特点

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

 

福清西山学校初中部     张百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改革课堂教学,点拨学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能力。

一、解读“新课标”,把握中考作文试题的命题特点。

2001年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4、多写话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课改后的中考作文试题,在命题上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命题范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2、试题形式多样性;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写作内容具有开放性。

3、注重创新意识,凸现人文性。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中考命题内容趋势更向高考靠拢,从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的横向展示,转向对中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的纵深揭示。从而使我们明确了作文学习的方向。

二、改革作文教学,激发写作热情。

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思想,燃烧着激情,闪烁着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明丽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可在以下两方面做些努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作文课时,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再用投影仪,录音机等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展现出来。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

2、更新评改,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作文的评改具有鼓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改革评改方法,构建创新作文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1)多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2)评价标准不要求统一。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班级的几十篇作文,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写作的热情的激发。(3)评价形式多样。可采取小组互批互改、自改、教师改等多种办法。

三、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

(一)、积累材料,专项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 ,鼓励学生多作摘抄、作笔记,并养成习惯。

1、搜集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歌词、谚语、歇后语、成语故事等。

2、摘选诗词佳句,文章妙语。

3赏读名作,摘录。

可用一两节课时间,搞一些比赛如:歇后语、成语故事等,以激发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二)、培养观察习惯,只有储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时才会挥洒自如,而观察是我们贮备材料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我鼓励学生要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走进大自然去体验观察的乐趣,并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1、观察事物要有序。2、观察事物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3、观察事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三)、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靓丽的标题。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草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吸引人注目的亮点。要想使文题靓丽新颖,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如《但愿人长久》(诗句)、《故乡的风》(歌词)这类文体有文采醒目,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例如《春风》(比喻)、《秋天醉了》(拟人)。

(3)幽默式。有些记叙类作品内容风趣、语言诙谐、格调轻松,这时可以相应地拟一则幽默式标题,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而获得读者的青睐。例如《老马识途》。

(4)标点式。标点符号属于无声的语言,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使文题新颖独特,引发读者要看个究竟的兴趣。例如《?》。

2、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一篇文章能否写出真情实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1)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

(2)说实话,不随意夸大。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

(3)抒情要真切。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做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

3、使文章富有文采。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采,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如何使文章富有文采呢?

(1)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诗词佳句或文章妙语,可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学情趣。

(2)将名言、警句、歌词、成语故事等入文。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歌词、成语故事等都很富有生活情趣,我们把它灵活的引进作文中,可使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新颖独特。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作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苍白的文字染上绚丽的色彩,使语言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

(4)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悟,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情感源泉。如果能善于捕捉它们,那么,情文并茂的文章将出自你的笔下。

4、风头、豹尾。写好的开头和结尾。这就是说文章的开篇要俏丽,先声夺人。而结尾应醒目有力,余味无穷。

怎样开头才是“风头“呢?

(1)开头简洁精悍,切入文题。这种作文法入题快,气势强,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

(2)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开篇巧设悬念,会使文题曲折,易调动读者阅读全文的心。

(3)抒情开篇,真情感人。开篇就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表达出来,使语言抒情色彩浓厚。

怎样才是“豹尾”呢?

(1)结尾要扣题。这样会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全面又明确的认识。

(2)结尾要含蓄,耐人寻味。峰回路转的风景易引发读者的兴趣;委婉含蓄的语言易拨动读者的心弦。令人思考。

5、善于创新。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作文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上新。写文章要有独特的见解,别人浅见我深见,别人不见我独见,让人读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立意才能深刻而有教育意义,才能给人以启迪。

(2)形式上创新。形式上创新主要表现在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书信、日记、寓言、童话等;说明文可采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使文章生动;记叙文可用小标题的形式等,可以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选材运用与众不同的形式。

(3)语言上创新。鲜活的语言可以为文章注入新内涵,使读者产生新感觉,触发新感悟。

6、整体训练。通过专项训练,同学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方法,但这些知识还比较零乱,还需要教师把这些知识连成线,穿成串,进行整体训练,使知能系统化、综合化。

四、精心设计复习方案,强化作文训练。

作文根据中考的考点要求,分步落实,分层训练。

(一)专题训练法。根据中考方向,我实施了专题复习法。我们设立了“记叙文”专题、“说明文”专题、“议论文”专题、“散文”专题等。

(二)提纲训练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教师可以多提一些题目,让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在写作效益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考试热点话题训练法,鼓励同学们多关注当今话题,并针对当今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坚持下去,不仅能掌握大量鲜活的写作内容,还可以在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考试是学习的指挥棒,要把握中考作文试题的命题特点!需循序渐进,要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张百玉

上一篇:初中部 万亮齐《怎样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方火林《高中教材古诗词中“雨”意象例析》—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