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部 万亮齐《怎样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09 19:50:42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怎样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福清西山学校初中部 万亮齐
《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 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说”作为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在现代社会显得举足轻重,因为人们之间的交际,主要靠“说”。因此,重视并加强说话训练,使学生能说会道,不仅是素质教育,也是培养 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训练学生说话?这个问题作为本期语文教研组的课题研究之一,我组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将有关心得归纳如下:
首先,教师本身须转变观念。为学生“说话”提供条件、创设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应是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做到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与交流,要让每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行为、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在阅读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并准备可供阅读的合适材料,要给学生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针对性的思考,要为每一个举手的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在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中,让学生能陈述自己的想法,还要善于纠正别人的错误,同时要强调学生“说话”的完整与通顺。如在阅读《海滨仲夏夜》一文时,可以鼓励并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说话”,提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景物描写?”说出喜欢的理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这篇文章是怎样把海滨仲夏夜写得如此之美的?”这样在聆听录音朗读、观赏图片景色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踊跃发言。有学生说:“我最喜欢对霞光的描写,因为它写得如此之美,我觉得与作者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还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这么好,还因为它准确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有的同学说还因为文章运用了准确的词语、抓住了人的各种感觉、运用了以动写静的写法等,真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堂课下来,学生在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训练上都受益匪浅!
其次,要注重“说话”训练的程序。本着由易到难,由低向高的原则。可把说话训练划分为四个能力层次:(一)朗读背诵,训练语感。说话训练不能单独狐立地进行,必须与整个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受到规范的书面语言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感。(二)听录音,进行模仿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坚持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进行跟读模仿、体会和模仿语调、语气、重音和停顿等。(三)说写结合,以写促说。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有时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有时让学生把写好的作文再口头叙述出来。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说话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四)即兴讲话,做到语言得体。这是训练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较高能力层级。训练时可设计一些专题,围绕这些专题组织演讲会、辩论会,也可设计特定情境的即兴讲语,使学生能根据场合、对象、目的等不同,做到说话得体。
另外,还要注重“说话”训练的方法。如可以开设说话课;定期开设说话课,与讲读课、写作课并列。内容包括介绍说话的有关知识,如说话中的停顿和重音、语调和语态、中心和主旨、条理及准确、连贯和得体等,进行专项训练。课前开设“三分钟说话”活动。每堂语文课开始三分钟进行说话训练,紧密结合语文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如利用课文词语联词说话;或复述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和评论;也可以是对老师提问的回答。这种语文课的三分钟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等。
总之,教师要想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说话”训练,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说话”实践,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实现《课标》的有关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万亮齐
上一篇:初中部 贺新《浅析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学间的关系》—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张百玉《把握中考作文试题的命题特点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