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部 黄琴《语文课上爱融融》—西山学校第五届关爱演讲决赛
2014-04-03 19:34:55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相比有些老师,我还是很庆幸的——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这不仅仅是因为语文中有炫目的先秦繁星、有皎洁的汉宫秋月,也不仅仅是因为语文中有“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有“吹”“绿”斟酌的江南岸。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于一个对教育事业有着无限热爱与憧憬的老师来说,语文课堂,无异是关爱学生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处处洋溢着融融的爱意。
开学初,我们初三语文组印发了一张记叙文阅读复习试卷。第三段小说阅读的题目是《天使》。文章大致情节是这样的:一个捣蛋、不爱学习又极爱报复的学生安东尼在玛丽亚老师天使般的微笑的感染下,决定做一个上进、体面的人。
这是一篇内容比较陈旧的小说,学生的答题情况反馈良好,作为教育者的我更能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
于是,在课堂上,小乐发呆,我微笑着提醒他:“小乐,又在想心事了?”阿港讲话,我微笑着叮嘱他:“阿港,初三了,要用心。”
时间长了,我成了那个微笑的玛丽亚,给予学生们最真诚的关爱,可我的学生们并没有成为安东尼。语文课上,小乐依旧会发呆,阿港仍然在讲话,他们并没有成为一个“上进、体面”的人。
为什么我微笑了,却没能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天使?
我明白了,小说毕竟是小说。语文老师都知道,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它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玛丽亚式的老师很多,但觉得老师是天使的学生不多,不是因为我们没给予关爱,而是面对十几岁的处于青春叛逆期孩子,你给予得再多、付出得再多,学生们也不一定在乎,他们接受过太多这样的爱,已司空见惯,处“爱”不惊了。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还可以用什么方式爱学生呢?
一日,偶翻《语文新课程标准》,得知语文课程不仅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与价值,同时具备求真、审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与价值。
读此,我顿悟:教育本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的艺术。语文课堂中,我更要注重对学生们进行求真、向善的思想引导。这应该是我爱他们的最佳方式。
豁然开朗后,第二天,我将那篇题为《天使》的阅读加了这个小题后再次印发给学生做(第1段对安东尼的描述是为下文作铺垫。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时的安东尼是个怎样的孩子),并且微笑着告诉他们:“全对的有赏。”因为是之前做过、讲过的内容,学生自然是信心十足。批改后发下去,教室里听取“蛙”声一片:“老师,我这题怎么错了?”“老师,应该是这个答案呀!”面对他们的质疑,我只笑不语,等他们把疑惑发表完后,我才说:“老师告诉过你们,做题一定要仔细,不能以偏概全。”他们知道“以偏概全”的意思,一经我提醒,恍然大悟,原来段中还隐含着一句评价安东尼的话。我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是的,决定安东尼变化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他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上进。你们想成为那个上进的安东尼吗?”
为了再次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在下一节语文课上,我展示了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郭明义、王伟、何祥美的事迹,让学生们齐读并品味了他们的颁奖词。然后让学生评选出班级学语文之星,选取其中的一个,也给他写一段颁奖词,整理后贴在教室前面的班务栏里。一节课,我和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一个月评选一次,效果也出乎意料地让我满意。
现在我觉得我的每一个学生都如安东尼般青春美丽,我觉得我的每一堂课都内容充实。这份美丽与充实源自于爱,生命因爱而美丽,教学也因爱而充实。
我的语文课堂就是这样的爱意融融。时常,看着学生们俯身学习的身影,我不禁浮想:若干年后,他们可否记得当年那个三十多岁的老天使?时常,面对眼前的教学之路,我都会翘首凝望,不知前方的征途是否桃李芬芳。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因为,默守一方净土,勤耕三尺讲台,用粉笔书写人生,用爱心守望灵魂,这是我一生的坚守,一世的追求。
相关热词搜索:黄琴
上一篇:初中部 甘华《您一笑,全世界的花都开了》—西山学校第五届关爱演讲决赛
下一篇:初中部 朱彦杰《这一路因为有你》—西山学校第五届关爱演讲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