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清西山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2014-03-06 11:31:05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福清西山学校:本学期,为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学部选派了一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参观学习。我们发现名校效益的核心即为课堂的有效与高效。“一切为了孩子”是我校的办学宗旨,而名校构建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种种做法恰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西山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方案
本学期,为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学部选派了一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参观学习。我们发现名校效益的核心即为课堂的有效与高效。“一切为了孩子”是我校的办学宗旨,而名校构建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种种做法恰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鉴于我校的特殊性质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实应找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路子。语文作为百科之母一直是难教而学生头痛的科目,为此,我们决定在语文学科上寻找突破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我学部语文教研组教师长期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形势,必须及时转变本科组教师的“传统式”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往“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主线,改革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并不是不要“教”,也不是一成不变地进行测试,而是要教好,并做好学法的巩固训练,做到以“教”导“学”,以“训练”熟“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法的善变性。
三、课题理论假设的依据及意义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式教学中“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暴露问题后,教师点拨释疑后,学生再练习,当堂完成作业,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教学结构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地学习。若教者积极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善于变通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便可大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达到授之于渔的效果。
四、课题实验预计的突破
通过这一课题的周期性实验,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牢固地掌握语文学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确保各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五、实验的主要方法、步骤和措施
(一)学习探索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元月):明确目标,制订措施。
1、课题目标: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活跃“教”与“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勤运于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具体措施:
(1)明学情,备学法。
教师在接受新班学生语文教学任务前,都必须先弄清楚学生的语文基础,了解班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按语文基础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归类,并制订好不同类别学生的语文帮教措施,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要特别注重中下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尽可能缩小全班学生语文水平的差距,为新课题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每册书、每章、每节,乃至每节课的教案备写时,都必须确立语文素质目标,抓住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认真设计好每堂课,跳出单纯的“认知”圈子,做到不超教纲、不超教材、不增加教学内容,不加大教学难度。对教材中凡是学生通过自学就会了的,也大胆不教,把节省出来的大量时间、精力用于学生语文技巧、学习习惯、道德情感、意志能力等的培养上去,保证每节课都有语文能力的训练目标。
(2)绕目标,改教法。
教师在上课时,不应该认为上课就是教书,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课文讲完了,例题结束了,学生听的听懂了,就万事大吉。其实,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讲得再好,学生再懂,但没有动手,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就达不到大纲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就欠了“债”,因为大纲明确规定不少知识都必须达到掌握、运用的程度,也就是形成语文能力。而学生听懂了,仅仅是理解,与形成能力还相距甚远,就如理解游泳知识与会游泳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以往那种以说教为主,以自学为辅,以传授知识为主,以训练技能为次的“灌注式”或“问答式”的教学模式。应大力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力求掌握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他们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课题教学目标,彻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为更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讲完一节课之前,都必须围绕当堂的教学内容,做好学生知识水平的测试工作。围绕课后练习题、书本中的知识要点或教师自己设计的知识延伸题,当堂检测学生对学法的理解及运用技能。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正确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采用的不正确解题方法,提醒学生的注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悟,感知、理解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各自的语文能力。尽可能做到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3)通教法,善变化。
在“先学”这一环节,教师的“导”应注意三点:
①善于激发学生的动机。提出明确的先学要求,如:看书、练习、讨论等,要用多长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将如何检测等。
②要指导先学的方法。如怎样看书,怎样练习,注意些什么。
③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调查,尤其是摸清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自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调查的过程,等于给学生做b超。教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进行分析,分清主次,弄清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并进行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教师应针对学生先学中的问题,适当变通教法,及时做好第二次备课工作。
在“后教”这一环节,我们要做到三点:
①明确“教什么”?即所教的内容。绝不能依据教材照本宣科,我们应该教学生自学后还不会的内容。
②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要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理论。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还要指导实践。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③要明确“教”的方法。“后教”不是教师一言堂,应该先让会讲的学生教,学生不会“教”时,教师才开口讲。教师在“后教”这一环节中,应善于当堂变通“教”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同桌商量、小组讨论、优生讲解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在“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这一环节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三点:
①练的内容主要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题型。
②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指每节课)。
③练习的形式要像考试一样,让学生独立地、快速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训练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是教条,只是要求教师淡化课堂结构,不死搬硬套,一切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顺乎学情、讲究实效,灵活进行。有时集中学,再集中教,最后集中练;有时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再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分散进行等。总之,教师尽可能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学习,训练学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只充当“导游”的角色——导学生学什么,导学生如何。
(4)德能结合,提高品质。
语文课本知识,既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重要基地,
又是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等德育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注意有机地通过组织竞赛、检查、评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写字、用眼、读书、发言等习惯。这既保证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实验推进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共同研讨,及时修改。
在本次课题实验活动中,实验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本次活动的周期性计划,实验教师必须从“三个一”抓起,即从起始年级(初一)抓起,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习、能学习。
2、实验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教好。积极辅导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提问重点也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班内建立优生帮助差生的互帮网络,以“优”带“差”,培养优生与差生的情感。
3、实验教师应经常向实验组成员汇报试验的开展情况。将实验过程中的深刻感受或棘手问题作好教学后记。定期与科组成员交流意见,随时修改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4、实验教师必须制定完整的施教计划,定期做好基础差的学生的检测工作。对本班语文能力好、中、差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辅导计划,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将好、中、差生的语文水平拉得最近。
在这阶段,课题组成员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关心、支持实验教师的教学工作,经常听取实验教师的工作意见,不断琢磨课题的可行性程度,并且积极商讨课题的修改意见。
2、经常到实验班中听课,了解实验情况,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实验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目标。从中吸取实验精华,提高各自教学能力。
3、在试验周期结束后,全组教师应认真总结课例的优点与不足,及时讨论修改意见,并重新制订出完善的施教方案。
(三)全面推广阶段(2011年9月份起):全面实施,严格执行。
本课题在一周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根据实教的具体情况,再作补充与修改,成为一套可行性强、实效性高的教学方案,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与实施。
六、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1.组长:郑金水(负责全面工作,督促检查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
2.副组长:孔令金 熊汉忠 桂斌(指导教学模式的开展和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3.组员:黄 琴 何小华 向 蓉(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4.实验班级
向香梅:负责七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七年(1)班
何小华:负责七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七年(3)班
甘智慧:负责七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七年(5)班
向 蓉:负责八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八年(1)班
黄 琴:负责八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八年(4)班
蔡 娟:负责八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八年(6)班
罗明波:负责八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八年(28)班
西山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
2010年11月
——西山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方案
本学期,为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学部选派了一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参观学习。我们发现名校效益的核心即为课堂的有效与高效。“一切为了孩子”是我校的办学宗旨,而名校构建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种种做法恰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鉴于我校的特殊性质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实应找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路子。语文作为百科之母一直是难教而学生头痛的科目,为此,我们决定在语文学科上寻找突破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我学部语文教研组教师长期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形势,必须及时转变本科组教师的“传统式”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往“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主线,改革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并不是不要“教”,也不是一成不变地进行测试,而是要教好,并做好学法的巩固训练,做到以“教”导“学”,以“训练”熟“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法的善变性。
三、课题理论假设的依据及意义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式教学中“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暴露问题后,教师点拨释疑后,学生再练习,当堂完成作业,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教学结构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地学习。若教者积极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善于变通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便可大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达到授之于渔的效果。
四、课题实验预计的突破
通过这一课题的周期性实验,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牢固地掌握语文学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确保各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五、实验的主要方法、步骤和措施
(一)学习探索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元月):明确目标,制订措施。
1、课题目标: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活跃“教”与“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勤运于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具体措施:
(1)明学情,备学法。
教师在接受新班学生语文教学任务前,都必须先弄清楚学生的语文基础,了解班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按语文基础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归类,并制订好不同类别学生的语文帮教措施,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要特别注重中下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尽可能缩小全班学生语文水平的差距,为新课题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每册书、每章、每节,乃至每节课的教案备写时,都必须确立语文素质目标,抓住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认真设计好每堂课,跳出单纯的“认知”圈子,做到不超教纲、不超教材、不增加教学内容,不加大教学难度。对教材中凡是学生通过自学就会了的,也大胆不教,把节省出来的大量时间、精力用于学生语文技巧、学习习惯、道德情感、意志能力等的培养上去,保证每节课都有语文能力的训练目标。
(2)绕目标,改教法。
教师在上课时,不应该认为上课就是教书,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课文讲完了,例题结束了,学生听的听懂了,就万事大吉。其实,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讲得再好,学生再懂,但没有动手,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就达不到大纲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就欠了“债”,因为大纲明确规定不少知识都必须达到掌握、运用的程度,也就是形成语文能力。而学生听懂了,仅仅是理解,与形成能力还相距甚远,就如理解游泳知识与会游泳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以往那种以说教为主,以自学为辅,以传授知识为主,以训练技能为次的“灌注式”或“问答式”的教学模式。应大力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力求掌握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他们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课题教学目标,彻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为更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讲完一节课之前,都必须围绕当堂的教学内容,做好学生知识水平的测试工作。围绕课后练习题、书本中的知识要点或教师自己设计的知识延伸题,当堂检测学生对学法的理解及运用技能。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正确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采用的不正确解题方法,提醒学生的注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悟,感知、理解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各自的语文能力。尽可能做到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3)通教法,善变化。
在“先学”这一环节,教师的“导”应注意三点:
①善于激发学生的动机。提出明确的先学要求,如:看书、练习、讨论等,要用多长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将如何检测等。
②要指导先学的方法。如怎样看书,怎样练习,注意些什么。
③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调查,尤其是摸清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自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调查的过程,等于给学生做b超。教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进行分析,分清主次,弄清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并进行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教师应针对学生先学中的问题,适当变通教法,及时做好第二次备课工作。
在“后教”这一环节,我们要做到三点:
①明确“教什么”?即所教的内容。绝不能依据教材照本宣科,我们应该教学生自学后还不会的内容。
②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要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理论。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还要指导实践。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③要明确“教”的方法。“后教”不是教师一言堂,应该先让会讲的学生教,学生不会“教”时,教师才开口讲。教师在“后教”这一环节中,应善于当堂变通“教”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同桌商量、小组讨论、优生讲解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在“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这一环节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三点:
①练的内容主要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题型。
②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指每节课)。
③练习的形式要像考试一样,让学生独立地、快速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训练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是教条,只是要求教师淡化课堂结构,不死搬硬套,一切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顺乎学情、讲究实效,灵活进行。有时集中学,再集中教,最后集中练;有时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再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分散进行等。总之,教师尽可能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学习,训练学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只充当“导游”的角色——导学生学什么,导学生如何。
(4)德能结合,提高品质。
语文课本知识,既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重要基地,
又是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等德育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注意有机地通过组织竞赛、检查、评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写字、用眼、读书、发言等习惯。这既保证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实验推进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共同研讨,及时修改。
在本次课题实验活动中,实验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本次活动的周期性计划,实验教师必须从“三个一”抓起,即从起始年级(初一)抓起,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习、能学习。
2、实验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教好。积极辅导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提问重点也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班内建立优生帮助差生的互帮网络,以“优”带“差”,培养优生与差生的情感。
3、实验教师应经常向实验组成员汇报试验的开展情况。将实验过程中的深刻感受或棘手问题作好教学后记。定期与科组成员交流意见,随时修改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4、实验教师必须制定完整的施教计划,定期做好基础差的学生的检测工作。对本班语文能力好、中、差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辅导计划,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将好、中、差生的语文水平拉得最近。
在这阶段,课题组成员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关心、支持实验教师的教学工作,经常听取实验教师的工作意见,不断琢磨课题的可行性程度,并且积极商讨课题的修改意见。
2、经常到实验班中听课,了解实验情况,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实验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目标。从中吸取实验精华,提高各自教学能力。
3、在试验周期结束后,全组教师应认真总结课例的优点与不足,及时讨论修改意见,并重新制订出完善的施教方案。
(三)全面推广阶段(2011年9月份起):全面实施,严格执行。
本课题在一周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根据实教的具体情况,再作补充与修改,成为一套可行性强、实效性高的教学方案,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与实施。
六、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1.组长:郑金水(负责全面工作,督促检查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
2.副组长:孔令金 熊汉忠 桂斌(指导教学模式的开展和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3.组员:黄 琴 何小华 向 蓉(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4.实验班级
向香梅:负责七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七年(1)班
何小华:负责七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七年(3)班
甘智慧:负责七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七年(5)班
向 蓉:负责八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八年(1)班
黄 琴:负责八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八年(4)班
蔡 娟:负责八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八年(6)班
罗明波:负责八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总结。 实验班级:八年(28)班
西山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
2010年11月
相关热词搜索:福清西山学校:
上一篇:福清西山学校:用“互动”构建“快乐”英语课堂
下一篇:浅谈如何构建快乐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