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清西山学校:用“互动”构建“快乐”英语课堂
2014-01-08 08:09:01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福清西山学校:【摘要】 本文探讨了“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载体是以小组(groups)形式进行学习,它有利于同学共同研讨,组际相互交流,也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向交流,多维互动,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师生互动定义为语言
用“互动”构建“快乐”英语课堂
----西山学校初中部刘宽明
【摘要】 本文探讨了“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载体是以小组(groups)形式进行学习,它有利于同学共同研讨,组际相互交流,也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向交流,多维互动,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师生互动定义为语言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师生之间的各种形式

【关键词】 激情导入 提示导学 学生自学 互动交流 课堂反馈 总结反思
“互动”(interaction)是近几年来电视综艺节目中常用的词汇,指的是直播节目中让观众积极参与的一种形式。互动式教学法(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是指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式教学法则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传授和反馈、交流和实践的活动。互动是师生在课堂上最有效的交流,可是在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存在互动模式单一、互动对象差异大、非言语互动未得到重视等弊病。我们必须理解师生互动的内涵,不断反思互动在

一. 激趣导入
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创景阶段埋下伏笔。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具备不同导入方法和扮演不同角色的能力。力求课课有变、堂堂出新,使学生在每次课堂教学中都感到新鲜而保持旺盛的热情。导入得法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从而集中精神学习新内容。
1. 教师为主导的导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通过教师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控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主要有(1)复习导入法。(2)预习导入法。(3)故事导入法。(4)悬念导入法。(5)词汇背景知识导入法。这种导入方法最适用于阅读课教学,当然写作课也可采用。(6)语法背景知识导入法。这个导入方法适用于写作课和语法课教学,因为英汉民族在思维上的差异造成了在同义表达上采取不同句法形式的现象。
2. 学生为中心的导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爱好,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就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表演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1)自由式谈话导入法(Free talk)。(2)演讲式导入法(Give a report)。(3)游戏导入(Play games)。
3. 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及背景知识导入。用各种教学设施如电脑、投影仪、VCD、录音机等设备进行教学导入。
(1)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就是运用挂图、幻灯、VCD、实物或演示等手段导入新课。这种导入以强烈的视听效果、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音乐或电影欣赏导入法。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直接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视频,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与本节课相关的主题。如九年级Unit 4 Unit 1,Section A .我在课前播放了一段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的视频,里面有一些关于宇航员杨利伟及宇宙飞船的的片断。很快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并根据片中的内容直接提问,然后告诉生本课就是学习Spaceship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computers,激起学生迫不及待进入课文的欲望。
(3)背景知识导入法。有些课文内容与政界名仕、商业巨子、历史名人等有关,还有些课文内容与英美国家的生活有关。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趣闻轶事,安排一些有关图片,或者播放一些有关的录像,或让学生自己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如九年级下册Unit 5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ina ? 我让学生课前查阅一些有关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如孔子、孙中山、郑和等名人及四大发明等等,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新课的学习已是水到渠成。
二、提示导学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提示导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在新课开始时,从以下几方面提示导学。
1.展示新目标。用口头或书面提纲挈领地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如仁爱英语Project English九年级第二单元阅读文Topic1 Section D,我在提示导学时就提出以下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整体理解课文大意;能就课文内容进行口头和笔头操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交流,如复述课文:各种不同种类的污染对人们的影响。②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环保意识。③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统一操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2.揭示重点、难点。揭示新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给予思路、方法上的提示,为学生预习排除障碍。
3.提出教学要求。教师说明新课教学的基本程序、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
二、学生自学
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er)、研究者(researcher)、探索者(ex-plorer)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此,要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中更好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学生个体就应在课前进行自学预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导学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攻克疑难问题。如阅读课文后,做一做简单的判断或问答练习题。如在预习仁爱英语Project English九年级第三单元Topic 2 Section C 阅读文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时,让学生自习找到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学生要整理、归纳自己所弄懂的知识,以便小组发言交流;列出尚未理解的知识,准备提交小组讨论,寻求答案。学生自学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学生自学是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小组活动的必要准备。
三、 师生互动(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
根据互动主体的关系分类,师生互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师生互动。即教师

行为,常表现为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这种
类型较明确地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偏见,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策略。目前,师生
互动在我国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占到很大的比例。
(2)师班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学生在此过程中,认为自己对教师行为反应的一部分,而非区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行为。这种互动常见于组织教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过程。
(3)师组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在此类型的互动中,教师针对学生小组进行讲解、辅导和评价。
师生互动 应具有如下特点:
①平等性。教师和学生同为互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而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②交互性。即师生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双方的交流不是单向或是线性的。
③共振性。教师的行为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并外化为行为和反馈。而学生的反馈又给教师以信息,使其不断地调整并推进教学过程。
④连续性。师生互动是连续的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不断推进,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提问一回答”过程。
⑤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不拘泥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模式。互动可有教师发起,也可由学生引出。可以是问答式,也可以是讨论式、开放式,或者演示式。
四、生生互动( The student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初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
小组活动操作方式:首先由教师或组长提出当天要研讨的主要问题,或由组内成员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尚未理解的问题,提供大家研讨;其次各人交流自已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或者答问;再者,组内成员就某种观点或见解的正确性展开讨论,提出质疑或提出补充意见;最后由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歧见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并整理成纲要,拟在组际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
(2)组际交流
组际交流是小组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言语技能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组活动所营造的生动活泼、协调和谐的教学氛围,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在这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提供更大空间和更活化的情境,从而有利于师生、生生、小组、情知、人境等方面的互动。组际交流可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形式进行。
五、课堂反馈
组际交流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表扬某些小组活动或组际交流中的良好的表现,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归纳,检查目标达成度。可采用复述课文,完型填空或利用情景创造对话,角色表演等形式进行。总结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关键环节。
六、总结反思
(1)通过实施以上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我深刻体会到该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
①该教学过程始终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从课前准备(预习)到课堂实施,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阅读、讨论和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自学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施教客体,或是储存知识的容器。
③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关系得到了重视。通过师生协调,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多维互动,创设了一种主体互动,协同竞争的富有生气的教学情景,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推动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④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全员参与,为全体学生创造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
(2)师生互动存在以下问题:
1. 互动的对象存在差异性
成绩好的同学的互动人均次数多,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的互动机会偏少。
教师在选择互动内容上,对好学生提的问题通常稍难一些,并在评价对倾向于采取肯定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并且在等待时间上表现出耐心。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倾向于选择简单的问题,在评价时倾向于给出“正确”或“错误”的简单评价。
2. 非言语行为互动缺乏
课堂言语行为指教学过程中的讲

3. 互动模式单

师生互动和师班互动占到绝大多数,师组互动所占比重小。“控制—服从”为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行为模式,相互切磋形的互动较少。同时,绝大多数互动由教师发起,由学
生发起的互动 极少。如此的弊端在于,虽然课堂上有互动,但是互动仍由教学控制,学生的反馈多数在教师的预期之中。低效的无效的师生互动仍居多数。
另外,在教学法层面,师生互动拘泥于“提问—回答—反馈”的模式。教师对于互动的理解存在偏差,未能将互动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相关热词搜索:福清西山学校:构建“快乐”英语课堂
上一篇:福清西山学校:让快乐走进英语课堂
下一篇:福清西山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