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构建快乐地理课堂
2014-03-13 07:46:52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浅谈如何构建快乐地理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快乐地理课堂
初二地理组 李宇虹
初中地理涉及面比较广,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俗风情。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我认为适当引入“快乐教学”非常必要。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创建愉快学习的原动力
1、从世界的热点问题中激发学生了解天下大事的兴趣。
社会的热点问题,人们街谈巷议,最易引起初中生的好奇心,针对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应该将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教学之中。如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为什么这样多?你能说出两三个吗?(海棠、苏拉、天枰、珊瑚、桑美、卡努、达维),并由此穿插讲解台风的有关知识:热带风暴在中国和东南亚叫台风,在大西洋叫飓风,在印度洋叫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叫 “willie”,发生地不同,名称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中的强烈风暴,由此入题讲环境问题,气象灾害及防御,这样不仅传授了地理知识,拓展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
2、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整合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化学、生物等知识。教学中要立足地理,兼顾综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成。如我们可以通过地理课把古代描述气候、环境、不同地域特征的诗词教给学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九曲黄河万里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这些优美的诗句中包含了很多地理要素,学生在欣赏诗句的同时轻松地掌握了地理知识;关于环境保护,政治课中有专门的论述,化学、生物、物理课中也有讲解,但角度不同,政治课中要人们“怎么做?”,是从“法律”的角度讲的;化学、生物、物理则是从“为什么?”,阐述它的基本原理和形成原因上讲的;而地理中则是从现在“怎么样?”,从分布上讲的;几者结合,学生从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规律,真正全面地掌握了这个问题,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讲故事激发学生地理与历史互为印证的兴趣。
在讲区域地理时,结合具体内容穿插故事学生容易感兴趣,如讲南亚时,可以讲讲《西游记》的故事;讲西亚时,又可以讲讲死海的民间传说,还可以穿插元朝军队与西亚国家的战争情景,西亚军队用石油点火袭击元朝军队的情形,由此可知西亚丰富的石油储藏;在讲非洲时,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探索海洋的伟大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如 “日界线趣事”,“拥抱地球的人”等有关地图,天文,气候方面的轶闻趣事,在班上交流。
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事物形象化,营造愉快氛围
1、巧设比喻,便于记忆。
恰当地运用一些比喻,常起到“调味品”的作用,将知识趣味化。我们可把足球强国意大利的主体轮廓图比作一只长筒靴,把西西里岛比作一只足球;将非洲的轮廓比喻为一把火炬等等。再如,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时,可指着《一月、七月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因势利导:这弯弯的等温线是否更像一个贪图享受的人呢?热时向冷的地方(高纬)跑(突出),冷时向热(低纬)的地方跑(突出)。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地理知识要点。
2、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如讲到“陆地地形”时,学生如何才能区别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呢?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投影出来,同学们在观察归纳后便轻易掌握;再如讲到“矿产资源”这一节时,学生对石英、方解石、硫铁矿等矿物比较陌生,可以将相应的一系列矿物标本图片呈现在大家面前,从而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三、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体验愉快
1、鼓励为主,给学生更多的肯定。
初中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很多同学害怕在课堂上答错问题。所以课堂中,我很少点名提问。一般是将较复杂的问题分拆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若遇到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不正确时,马上给予鼓励和启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克服不良的心理习惯。
2、具体对待,树立自信。
部分学生由于小学基础太差,对学习地理产生较大的畏难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除了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之外;课堂之上,我亦会适时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他们所擅长的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如:在讲到“美国的工业分布”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请看《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请同学们依次说出用以上主要城市命名的NBA(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各个球队的名称。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被极大提升。
四、利用活动,引导愉快的行为
“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主动的去学习,这也是快乐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我安排学生制作“小地球仪”、“中国地图”等活动性作业,并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讲评,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讲到北美的“五大湖”时,我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五大湖形状简图,然后,要求他们默记五大湖的名称,先提问能够记住两个、三个、四个名称的同学,再提问记住五大湖名称的同学。这样,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能够愉快地接受这些知识。
五、加强自身素质,创造“愉快教师”形象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美好的愉快学习气氛,达到师生间的协调默契,将学生引导进神圣的科学殿堂。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巧妙地融而消之。另外,还要注意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那些后进生逐渐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
作为地理学科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正处在课程改革探索时期,认识到我们肩负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重视地理学的愉快教学,勤于实践,一定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初二地理组 李宇虹
初中地理涉及面比较广,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俗风情。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我认为适当引入“快乐教学”非常必要。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创建愉快学习的原动力
1、从世界的热点问题中激发学生了解天下大事的兴趣。
社会的热点问题,人们街谈巷议,最易引起初中生的好奇心,针对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应该将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教学之中。如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为什么这样多?你能说出两三个吗?(海棠、苏拉、天枰、珊瑚、桑美、卡努、达维),并由此穿插讲解台风的有关知识:热带风暴在中国和东南亚叫台风,在大西洋叫飓风,在印度洋叫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叫 “willie”,发生地不同,名称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中的强烈风暴,由此入题讲环境问题,气象灾害及防御,这样不仅传授了地理知识,拓展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
2、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整合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化学、生物等知识。教学中要立足地理,兼顾综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成。如我们可以通过地理课把古代描述气候、环境、不同地域特征的诗词教给学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九曲黄河万里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这些优美的诗句中包含了很多地理要素,学生在欣赏诗句的同时轻松地掌握了地理知识;关于环境保护,政治课中有专门的论述,化学、生物、物理课中也有讲解,但角度不同,政治课中要人们“怎么做?”,是从“法律”的角度讲的;化学、生物、物理则是从“为什么?”,阐述它的基本原理和形成原因上讲的;而地理中则是从现在“怎么样?”,从分布上讲的;几者结合,学生从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规律,真正全面地掌握了这个问题,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讲故事激发学生地理与历史互为印证的兴趣。
在讲区域地理时,结合具体内容穿插故事学生容易感兴趣,如讲南亚时,可以讲讲《西游记》的故事;讲西亚时,又可以讲讲死海的民间传说,还可以穿插元朝军队与西亚国家的战争情景,西亚军队用石油点火袭击元朝军队的情形,由此可知西亚丰富的石油储藏;在讲非洲时,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探索海洋的伟大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如 “日界线趣事”,“拥抱地球的人”等有关地图,天文,气候方面的轶闻趣事,在班上交流。
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事物形象化,营造愉快氛围
1、巧设比喻,便于记忆。
恰当地运用一些比喻,常起到“调味品”的作用,将知识趣味化。我们可把足球强国意大利的主体轮廓图比作一只长筒靴,把西西里岛比作一只足球;将非洲的轮廓比喻为一把火炬等等。再如,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时,可指着《一月、七月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因势利导:这弯弯的等温线是否更像一个贪图享受的人呢?热时向冷的地方(高纬)跑(突出),冷时向热(低纬)的地方跑(突出)。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地理知识要点。
2、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如讲到“陆地地形”时,学生如何才能区别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呢?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投影出来,同学们在观察归纳后便轻易掌握;再如讲到“矿产资源”这一节时,学生对石英、方解石、硫铁矿等矿物比较陌生,可以将相应的一系列矿物标本图片呈现在大家面前,从而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三、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体验愉快
1、鼓励为主,给学生更多的肯定。
初中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很多同学害怕在课堂上答错问题。所以课堂中,我很少点名提问。一般是将较复杂的问题分拆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若遇到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不正确时,马上给予鼓励和启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克服不良的心理习惯。
2、具体对待,树立自信。
部分学生由于小学基础太差,对学习地理产生较大的畏难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除了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之外;课堂之上,我亦会适时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他们所擅长的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如:在讲到“美国的工业分布”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请看《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请同学们依次说出用以上主要城市命名的NBA(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各个球队的名称。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被极大提升。
四、利用活动,引导愉快的行为
“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主动的去学习,这也是快乐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我安排学生制作“小地球仪”、“中国地图”等活动性作业,并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讲评,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讲到北美的“五大湖”时,我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五大湖形状简图,然后,要求他们默记五大湖的名称,先提问能够记住两个、三个、四个名称的同学,再提问记住五大湖名称的同学。这样,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能够愉快地接受这些知识。
五、加强自身素质,创造“愉快教师”形象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美好的愉快学习气氛,达到师生间的协调默契,将学生引导进神圣的科学殿堂。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巧妙地融而消之。另外,还要注意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那些后进生逐渐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
作为地理学科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正处在课程改革探索时期,认识到我们肩负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重视地理学的愉快教学,勤于实践,一定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如何构建快乐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