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彭立《浅淡激发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4 19:39:07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教师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福建西山学校初中部  

 

西山学校已经两年了,西山的学生总体上来说,聪明机智,但缺乏学习主动性,这种情况使老师感到头痛。我认为改变这种现状的最好方法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由学习数学无味向爱数学喜欢上数学课转变。而如何让学生去从枯燥的数学教学中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性,从不喜欢学习到爱上数学课呢?在这里我就个人情况谈几点体会:

教师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其实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  

一、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幻灯、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 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一节时,让学生回忆是否见过家里建房子时的情景,门窗为什么要打上木条。还可以让学生回忆学校的活动校门的特点等等,从而让学生去思考、探索。让学生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去发现感受数学。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如在教“三视图”一节时,空间图形的抽象性让学生感觉到难以理解,针对学生喜欢绘画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把立体图形的各个面涂上不同的颜色,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面,老师问:这个图形从正面看你能看到什么图形?从左边看又能看到什么图形,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然后把所观察到的内容画出来,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最后再由学生将立体图形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三、倡导数学课堂的高效提问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老师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侃侃而谈的律师,富有激情的主持,他们精彩的表现本质上是因为在他们的言语中有高效的提问机制。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获得高效的结果,例如我们的考试,实质上就是一组提问,但考试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一种评价。作为教师,仅知道要在教学中提问学生,而不考虑如何有效提问,显然会使课堂教学僵化和低效。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提问要能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神,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去解决问题;只通过讲授的方式去进行一堂课的教学,很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去重组教材和设计提问,常常假设学生能及时理解,很少有机会获知学生的错误认识,因此教师需依赖提问使学生理解问题及相关的所有要素,同时利用学生的答案设计新的问题,使学生趋向于真正的理解。高效的提问要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教师要以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

1、提问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措辞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更多的脑力活动。教师的注意力应多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而非问题的答案。如果提问的答案仅仅用“是”或“否”就可以表达,那学生的思维过程就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完全不动脑筋。如果一开始教师的提问范围较窄,这也许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期望的智力活动,但其后果是它们经常使教师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2、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

四、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

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包括言语、表情、姿势,都必须为师生之间和谐交流服务。当有学生就某个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时,要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处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当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学生对课堂的破坏性行为将大为减少,建设性行为相应增加。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




相关热词搜索:彭立

上一篇:初中部 欧阳霞《配角的魅力》—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万亮齐《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