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甘智慧《浅谈作文写作过程》—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4 15:56:54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然而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注意这个过程中的前半部分,甚至这半部分也没有完全注意到。比如对生活的体验。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就产生不了写作的要求。没有写作的要求而又必须完成任务,那么只能是编造一个故事,或者是无病呻吟。

福建西山学校初中部  甘智慧

作文不是把数据输入计算机就能知道结果的快捷计算,作文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发表、回馈和再修改的过程。只有经历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在作文能力的提高方面,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然而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注意这个过程中的前半部分,甚至这半部分也没有完全注意到。比如对生活的体验。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就产生不了写作的要求。没有写作的要求而又必须完成任务,那么只能是编造一个故事,或者是无病呻吟。写出的文章一味啰啰嗦嗦,没有任何的中心可言,更不要说真情实感了。所以教师应该提醒并帮助学生成为关注生活的有心人。多接触社会、多关注周围的生活、并从中提炼出自己的看法。指导学生多收集必要的素材、以及从什么地方收集素材?收集什么素材?怎样从中选择必要的素材为我所用等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必要准备,应该给以充分的重视。

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批改文章,给出分数即告一段落。学生重视的是作文的结果即老师的评价——评语和分数,一般来说学生看一下老师的评分和评语就会把作为本往抽屉一扔,根本不会深究评语里面的深意,不会考虑这次作文好的方面在哪里、坏的方面在哪里,应该总结什么等等。他们很大的成就感来自于老师的评分。评分高他们就觉得自己作文好、评分低他们也是一笑而过,根本不会总结作文里面的得失好坏。至于其他的问题他们并不重视或者根本没有考虑。但我们要清楚,在作文的过程中,这只是一次做作文的一个阶段,应该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为我们下一阶段打基础。我们不妨称之为生成阶段。而接下来的几个阶段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作文不应该只是给老师读,而应该拥有更多的读者(至少是一个班的同学)让更多的读者对谋篇作文评头论足,发表不同的意见。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的意见只是属于他个人的,并不是最终的额、最完善的定论。学生在充分考虑老师的意见之后,可以提出赞同和不赞同的意见,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不仅仅是听到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长处和短处。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了一个思维的平台,促使他不得不去思考各方面的意见,做出判断,或提出疑问,这样当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被激活了,认识必然会随之提高。这种讨论论不只是对文章的作者有利,对参加讨论的所有同学也是有益的,因为当他们参与评价某篇作文的时候,他们的思维都处在活动状态中,每个人的思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称之为回馈阶段,在作文教学中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作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这一过程的体验在教学中是应该珍惜的。在这个过程里,教师应该鼓励且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例如用朗读、张贴、办刊物等形式。要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认真阅读作品,实事求是地谈自己的看法,一方面还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善于发现讨论中有光彩的部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在听取了众多读者的意见之后,又经过自己的仔细思考,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做进一步的修改。还可以视为完成阶段。到此一次作文的过程告一段落。学生通过全过程的体验——生成阶段、回馈阶段、完成阶段。不管是成功的尝试还是失败的体验,都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既包含在作文水平的提高中,更体现在思维的品质的提升里。每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台阶,通过这一级级的台阶,对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都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这是只重视结果的学习无法达到的成绩。

这样的作文教学似乎花的时间要多些,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思考也要更多,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却是高于常规作文的几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不仅在于写作的数量,而更在于写作的质量。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相关热词搜索:甘智慧

上一篇:初中部 方莉莉《浅谈物理课的导入》—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何丽娜《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