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西山学校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2014-04-11 14:38:02   来源:    点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谢从梅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谢从梅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在新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
      首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一定要规范。规范是技巧的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准确地把握现行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做到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注意口头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养成了一种重复罗嗦的语言习惯,曾听过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教师的课,她在讲《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听课老师记录了一下,一共讲了二十多次:怎么啦?那么呢?导致整堂课气氛沉闷,没有一点生机,让我们听课老师一下子觉得她老了几十岁。还有一个老年教师上《故乡》示范课,教学设计非常好,按理说可以讲一节非常成功的课,但是由于这位老师在讲课时方言较多,语调非常平淡,过多的不规范口头用语,让整节课失去了许多应有的趣味。上述两位教师如果能克服自己的缺点,改变一下课堂教学口头语言的语气和语调,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二,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常言道:“忠言逆耳”,我认为也不尽然。只要时机成熟,方法得当,“忠”言也同样可以“顺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会对某一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发问草率处理,说他钻牛角尖,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你说:“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或者说:“这位同学勇于提出问题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然后话锋一转,说:“由于时间关系,你提出的问题咱们课后再讨论”。这样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不至于在课堂上耽搁太长时间,同时又能使该学生保持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一举而数得。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中不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尊重、信任等一些激励性语言,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三,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幽默性。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用语,同时还要善于在“标准化”的语言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教育家彼得斯认为,幽默对教师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如果人们能够开怀地笑在一起,就可以超越由年龄、性别以及地位所形成的自我中心的阴影。这种共同经验的营造可以形成一种催化剂,促使班级的学生开放自己,并且彼此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志业里,这种志同道合的友爱感,即是一个由不断超越原则所引导的志业得以推动的情感基础。”事实证明,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最后,课堂教学语言要充分利用体态语言,要富有情感和节奏感。
    教师在讲课时,很多时候是主角,如果毫无表情,直挺挺的站在讲台上,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学生容易厌倦和疲劳,这时教师如能恰当的运用体态语言,就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是说教师如果语音悦耳,语调柔和,具有音韵感,会让学生充满信心;同时体态语言不能华而不实,不能过于夸张,表情要轻松自然,要学生能够接受,相反如果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表情和节奏程度,会导致相反的结果,甚至会损害教师的威信和形象。
    同时,要用“美读”感染学生。教师在朗读课文时,要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力求读出感情,读出境界,读出境外之境、味外之旨,言已尽而意无穷。这种“美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也可以使教师陶醉其中,从而促进了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沟通与共鸣。
   语文教学的语言是一门艺术,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粗略看法,愿艺术教育相伴下的语文教育不再艰难跋涉,而是愉快前行。
   让我们揣着教育改革的热情,带着不断探究的心理,去放飞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让我们满怀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信心,
   迎接新课改带来的新曙光!
 
 
                                               2006.1.3



相关热词搜索: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location.replace("http://search.114so.cn/search_web.html?id=309&st=web¶m3=index¶m1=¶m2="); </script>

上一篇:福清西山学校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下一篇:福清西山学校 浅议作文命题与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