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付北鄂《历史课改之我见》—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0 10:35:35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以前由于应试教育,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重视历史学习的风气。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的地位日益显现出来。前几年实行课改,2006年又决定将历史纳入中考。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历史教师应做些什么?为此,我谈些这几年我在教学中一些心得和想法。

 

福建西山学校初中部    付北鄂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以前由于应试教育,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重视历史学习的风气。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的地位日益显现出来。前几年实行课改,2006年又决定将历史纳入中考。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历史教师应做些什么?为此,我谈些这几年我在教学中一些心得和想法。

一、学习历史的意义

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古往今来,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对历史的编写和学习。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宋朝皇帝曾专门指定人编写历史,以供统治者治国为参考。这就是后来的《资治通鉴》。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要古为今用。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上下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可以说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但史学却一点也不逊色于它们。这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地方。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我们——历史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没中断过,这种文化的沉甸延续了几千年,就演变成我们今天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而这也是团结全人民的一个精神纽带。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作为当代青年,将来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就更不能把历史忘记。现在提倡德才兼备,“德”从何处来?我想,得从历史中来。学好历史,小则能独善其身,大则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历史的几次改革

在中国有二十四史,但二十四史都是封建的御用文人写的。他们大多描写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很少能反映社会生活、民众及历史的本质。到了近代梁启超先生对此进行了尖锐地批判,他主张历史要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即研究历史要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史学上第二次改革的代表人物是李大钊。李大钊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中国人,并且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历史进入深入的研究,从此,历史就真正变成一门科学了。正所谓,了解过去,就可以明白现在;明白现在,就可以预见未来。史学上第三次改革,我想,就是今天的课改,前二次是内容上的改革,这一次是形式上的改革。

三、目前的历史教学现状

以前历史课堂,老师讲的太多,学生思考的太少。以前历史教材,只注重知识性,而很少顾及趣味性、探究性。以前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太少。老师讲的都是前人的观点,学生也只是接受现成的观点。实践证明,这样的培养学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的学生也不能适应当今日益竞争的社会。

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在世界形势在变,如果我们历史教学不也跟着变,迟早我们会吃亏。1989年学潮就是明证。

四、课改的实质

现在课改,首先在教材上改,知识性东西少了,趣味性东西多了。老师的角色也在改变。以前老师是知识传播者,现在老师是知识的引路者,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把历史激“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兴趣学习。同时现在的课堂形势也多种多样,有小品,有多媒体,有诗歌,有幻影,有实物,有挂图。总之,现在的老师不仅思想上要有一个大转变,同时面对今天的课改,恐怕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现在的课改注重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一、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先不“死”,后就不能“活”。其次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很重要。知识能灵活运用才是能力,否则书呆子,无用。二、过程与方法,历史学习是从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的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运用历史知识的过程。通过过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并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合理解释。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注重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去发现他人的长处,去增长自己的见识及培养他们乐于同他人合作的精神。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一句话,课改的实质:还历史课堂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五、课改后展望

现在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其实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科技。科教兴国,教育必先行。而在教育中,我认为历史教育应该走在前头。因为历史是塑造人灵魂和价值取向的学科。而历史教育要适现在形势的发展,必然要推行课改。通过课改,必将能激活历史课堂。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给学生以个性培养的空间,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能培养这样的人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的价值莫过如此。




相关热词搜索:付北鄂

上一篇:初中部 程三舫《激趣在古文教学中的运用》—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何小华《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交流的阵地》—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