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部 罗明波《将德育植入学生的心灵》—西山学校教学论文
2014-04-15 19:49:49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将德育植入学生的心灵
——浅说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体现
摘要:相比其他学科,语文学科应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每篇文章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润物细无声利用教材文本让德育自然地流淌进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德育 课堂教学 植入 学生心灵
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恼羞成怒抓来两个骗子,当场宣布:推出门外,杀。骗子却镇定地说:“尊敬的陛下,您不该治我们的罪,因为没有相信谎话的皇帝,也就没有骗子的我们,所以如果我们有罪,罪先在陛下您,是您包容我们俩犯错,所以大家要么都有罪,要么都无罪。”
多么聪明的骗子啊!我太崇拜你们了,你们就是我的偶像:机智勇敢、手段高明,我对你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你们太有才了!
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于我班一学生之手。在前段时间,根据教材要求,本着激发学生动手写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原则,我安排学生写了一篇名为《<皇帝的新装>后记》的作文,作业上交后,我仔细地进行了批改,发现其中不乏令人捧腹大笑的,令人拍手叫好的,也不乏像这样令人感慨的习作,虽说它发挥了小作者的丰富想象力,但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显然不妥,小读者对本该批判的骗子表达了自己无比的崇拜之意,显然与语文教学追求“真、善、美”的情感目标背道而驰。
由此,我想到当今现实,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已经在猛烈地冲击着校园这方静土。又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经济条件的优越,更使他们有恃无恐,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作为初中生,其主阵地是课堂,因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播的殿堂,更是人性培养的摇篮,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特别要强调在平时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以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将教学生“知识”与教学生“学会做人”统一在一起呢?
我个人认为,其实,只要能充分利用教材,备课时做个有心人,就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孕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相比其他学科,语文学科应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每篇文章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润物细无声利用教材文本让德育自然地流淌进学生的心田。
(一)利用历史人物、典故、古代诗歌、散文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诗词歌赋,在本学期语文课本中,我们领略了李白、白居易、鲁迅、冰心、郭沫若等大家的风范,也精读了《理想》、《散步》、《风筝》、《繁星》、《春水》等优美散文或诗篇,这些文章或讴歌理想,或感悟亲情,或有感手足,或歌颂母爱,无不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如果渗透德育,绝对事半功倍,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也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嘴边,而是具体地体现在行动上了。
(二)利用对主题的归纳,进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
《我的信念》一文中,“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这一句折射了居里夫人在少女时代苦苦求的身影。书上一简单的话,那却是她了不起的求学之路。当时我们的玛丽非常漂亮,很快成了人们追求的对象,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可是我们伟大的玛丽,看到一封封求爱信、情书,都视树上飘落而下的片片枯叶,看都不用看,直接丢进垃圾桶里。
教师授课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个背景,不是也能对杜绝现在青少年的早恋现象,让他们拥有一颗积极向上、远大无比的心,而进行一次很好的说服教育吗?
另外,例如《在山的那边》中有这样两句诗:“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海为什么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呢?当学生明白这里的海象征着理想时,这个问题便不难理解了:每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心中要有用信念凝成的海。然后接着问学生:“你心中的海是什么呢?”学生必会踊跃发言,谈理想、谈信念。通过这样一堂课,就能对学生进行一次极好的理想教育,使学生对理想有了新的理解。
(三)通过诚信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进行诚信教育的优秀教材,教师可以用文中元方对友人“无信”“无礼”行为的针锋相对、甚至于“入门不顾”的态度,告诉学生为人处世的八个字箴言:诚信做人,以礼待人。
(四)利用英雄人物、重大事件进行探索科学的教育
第五单元的主题为探索科学,其中有像《月亮上的足迹》这样的科学小品文,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完成了人类登月的壮举,利用学生对英雄的崇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险精神。
另附本学期课本中几篇富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文章:
课文题目 |
主题思想 |
德育内容 |
《走一步,再走一步》 |
得出一条人生经验: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把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
让学生感悟人生、体味人生、关爱人生,明白在生活中要有耐挫精神。 |
《我的信念》 |
高度赞扬居里夫人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树立信念并为之奋斗。 |
《春》 |
生动而真切地描绘了春之五图,抒发了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家乡热爱的美好情操。 |
《荷叶-母亲》 |
作者以荷叶喻母亲,歌颂母爱。 |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
《散步》 |
颂扬了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 |
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尊老爱幼”,学会谦让他人、体贴他人。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
告诉我们应该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 |
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 |
另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可能仅靠课堂上进行。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要接触一些作业、练习、试题,这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选取作业、阅读练习的文章时,也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选取有教育意义的,这样才使学生练有所用。
体现在作业中的德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为心声,作文是学生思想的一面镜子,在每张试卷当中,作文占了40﹪之多,作文评分时首先要求思想内容健康,所以必须重视作文的德育因素。
学习过优美文章之后,可让学生仿照例文写作文、谈体会、说感受。比如,在学习过《春》和《济南的冬天》后,我就让学生在周记中写写自己的家乡,写家乡的春夏秋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激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从而达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目的。
因此,布置有意义的作业,写正确立意的作文,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对自己的情感进行一次自我的教育,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方式。
花儿被春雨感动,于是开得更加鲜艳,小草被大地感动,于是长得更加健壮,小鸟被天空感动,于是更加勇敢的飞翔。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边到应有的高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学生眼中,也许你是博学多识的,你是睿智的,你是才思敏捷的。但当你走上三尺讲台,你给予学生的不能仅仅是单调的知识,还应给予能陪伴他们一生的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态度,向上的精神,把德育植入学生的心灵吧,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让他们去拥抱明天,拥抱未来!
参考文献:
1、于漪《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4、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相关热词搜索:罗明波
上一篇:初中部 何小华《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西山学校教学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孙小敏《浅析中学生写作的问题和教学方法》—西山学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