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张亚萍《生物教学在实施课改中的障碍浅析》—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0 11:02:49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然而在中学教学中,生物教学仍不被重视,在这种普遍的“小科”认识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必然会面临一些障碍

 

福建西山高级中学    张亚萍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然而在中学教学中,生物教学仍不被重视,在这种普遍的“小科”认识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必然会面临一些障碍,笔者就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浅析如下:

1、教师的理论认识不足。

中学生物教师普遍存在轻视理论学习的倾向。长期以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几乎主宰了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抑制学生个性发展。而新课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都有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因此,理论学习,钻研新大纲、新课标是教学实施的基础和关键的环节,生物教师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原有教学理论的弊端,新课改的实施必然会走向失败。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素质教育的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堂的策划者、引导者,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师要有充分的智慧和才华,要有驾驭动态课堂的能力和机智;生物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当前科技前沿的发展,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可以说,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课改的实施的最终效果。然而,目前的许多学校中,有良好专业素养的生物教师却如凤毛鳞角,甚至大多数教师是兼职的(在农村、小城镇中更为常见),面对如此的教师队伍,生物教学课改从何做起?所以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课改实施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障碍。

3、教学方法的错误认识。

新课改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参与课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有如下的认识:提问越多越好;讲课越少越好;教法越多越好;课堂气氛越活越好;练习越少越好等。

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提问太多了反而会削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提倡教师少讲,合理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但有的教师一节内容3、5分钟搞定,剩下的让时间学生自己消化,教师轻松了,而学生仍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教学方法和课堂气氛是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服务的,教法过多,气氛过于活跃而无法控制反而会喧宾夺主,与原有的初衷背道而驰;练习题过少,学生得不到充足的锻炼,不能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因此,对教学方法的错误认识也是制约新课改成效的一个因素。

4、教学手段的滥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以其声、形、景、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大容量、超时空、良好的诱发性和易接受性的特点,在新课改,特别是生物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凡事都有度,过多的利用,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1)削弱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多媒体、录象展示了大量的资料、图片,甚至动态地、直观地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难点,但是也消弱了学生实际的观察能力,象对苔藓、蚯蚓的刚毛、粘液的观察,学生不能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没有亲身体验,达不到最佳效果。又如,在一项关于中学生科学素质的调查中,有这样的描述:给初中生一颗花生,让学生剥开并描述果实的结构,结果发现能正确指识部分名称的只有7.8%,能正确描述种皮、胚、子叶部分的人不到10%,书本知识很难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不得不令人深思。

(2)削弱了学生操作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中,显微镜操作、临时装片制作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学生只有亲自反复操作才能完全掌握,这些技能是应用多媒体所不能培养出来的。

(3)削弱了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录象专业知识性很强,但很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例如我国生物的多样性、环境污染、动物栖息地保护等内容的教学,不能适时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电教多媒体的运用,只能在“辅助”上下功夫,合理地利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则成为课改的绊脚石。

5、课时分配不足。

在新课改中,课标的要求高了,课程内容更丰富了,需要培养的能力全面了,教材的信息量更大了,练习题的分量也增加了,教学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正常教学对课时的要求也有所增加,而多数学校仍是一周两节的课时,也会影响课改的实施和效果。这一现象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尤为明显:学期课时安排非常紧张,有时甚至需要合并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改实施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保障。

6、教学资源配备不足。

中学教学中,生物仍被视为“小科”,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都不怎么重视,因此多数学校(水平、条件一般)的教学资源配备不够齐全,也影响教改的顺利实施。

由以上几点不难看出,素质教育新课改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披荆斩棘,排除一切障碍。

 

参考文献

1、朱国梁用“第三思潮”理论指导健康人格教育初探,生物学教学。

        2004(12):9~10。

2、课改误区。 http://51papers.com

3、多媒体的滥用。  http://51papers. com




相关热词搜索:张亚萍

上一篇:初中部 张俊宏《浅谈初中新目标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和应对方法》—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李小青《抓好课堂“小尾巴”》—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