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部 《私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09 10:56:35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那么,何为健康呢?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由此可见,健康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有位作家说得好:“心境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情绪。”
我国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学生的身体、心理两方面都要得到健康发展。有人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人,这是一切教育者教书育人的前提和根本目的。学生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因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水平的身心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能力强,人际关系良好,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潜能,过着高效率、高质量的生活等。
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主,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基本的个性协调能力,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二、私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产生原因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隨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私立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私立学校虽以管理军事化、封闭化等优势受到社会的青睐,但学生来源杂,素质参差不齐,他们中的大部分心理质量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自私狭隘,唯我独尊,不尊重别人,逆反心理强;缺少意志、毅力,怕吃苦,独立能力差;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理想和自信,挫折感强;忧郁,自控力弱,情绪变化快、波动大;生活圈子狭小,人际交往能力弱;具有学习恐惧症或对学习无所谓等。
上述种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令人感到忧虑。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呢?其一,生物遗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二,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也会让学生形成自卑、敏感、自闭、多疑的性格特征;其三,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逐趋成熟的阶段,其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性意识也会逐渐的觉醒,有一种不成熟的成人感等都会让他们产生或冲动或偏激的情绪;其四,不良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为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富裕家庭,家长能够给孩子优厚的经济条件,但家庭教育上却一片空白,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呈畸形发展;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心灵上受到极大的创伤,性格怪异;同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泛滥也会对这部分学生起到“近墨者黑”的作用,他们身上有着诸多不健康的“顽症”。基于上述原因,这样的特殊群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便是必然的了。
三、私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私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容乐观的状况,呼唤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到来。
那么,到底何为心理健康教育呢?
吴阶平先生在《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刻不容缓》一文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心理测查、咨询、治疗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增进心理环境的内知稳度和机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以积极主动、平衡而灵活、正确而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重大适应和协调当前及与时演进的客观环境,成为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强者。”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教育。具体地针对私立学校的学生,要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即发展其认知能力,培养其健康情绪、高尚情感和良好个性,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被动局面的存在,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掀起了一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潮,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 认识问题
目前,虽然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很高,但许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并未对此在思想上、行动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私立学校的管理者只重视外在形式的管理,只重视一些数字指标,却很少甚至没有真正的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但我们有些德育工作者在教育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缺乏爱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现“荒漠化”状态。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1、缺乏足够的专职教师
大多数私立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或心理医生,也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心理健康知识在教师队伍中普及率低,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老师常常是束手无策。
3、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脾气暴燥、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这种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四、私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等方面的开发与养成。因此,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有极大的影响。
2、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疏导调节自身心理障碍的方法。如寻找适当的释放渠道来调节情绪;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场所,提高其自信心,保持平稳心态;拒绝孤僻,达到人际和谐等。
3、改变家长传统的教养方式,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4、改善社会大环境,形成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消除消极影响。
5、抓信课改契机,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保证。应该要有计划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同时,要求广大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思维方式上等养成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并开展教育与自我教育。
(2)深入挖掘资源,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为学生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结合起来,形成相互渗透,做到合理深入地处理教材,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活动中;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可利用出版报、办校刊、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有效的文化熏陶中养成健康心理。
(3)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如开设心理咨询专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
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并且要注意语言技巧和交流艺术。
总之,私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家长、学校、社会常抓不懈,共同完成。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就须对他们多一些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让我们为这些痛苦的学生说句安慰话、为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话、为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吧!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大家有了爱,就可以用这人间最真诚的爱来书写私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美丽篇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初中部 《私立学校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谈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