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渗透爱心,努力让学生感动》—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09 10:53:15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再像以前的老教师采用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已逐渐有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需要用“温和的惩罚”,用“爱”来感化学生。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中途接了一个纪律不太好的班级。第一天的第一节就是我的语文课,一节课差不多过了一半时,一个名叫李某的学生才慢悠悠地在教室门口喊“报告”。李某是班里有名的“迟到大王”和“调皮大王”。见此情景,教室里学生一个个直盯着我,课堂上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想看看我这位新来的年青老师如何处置这个令老师头疼的李某。

我并没有马上叫李某进教室,而是面向全班同学说:“我知道每个同学都有迟到的理由,可李某同学今天毕竟迟到了,我们罚他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有这等奇事?同学们当然赞同说:“好!”我接着又对李某道:“李某同学,请进来吧,大家都想看你的表演呢?”这时,平时调皮捣蛋的李健却不好意思了,只见他扭扭捏捏地走进教室,十分腼腆地说:“我不会表演啊!”“没关系随便表演什么节目都行,虽然你的迟到打断了同学们听课,但你的表演一定会给我们大家带来欢乐,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会鼓掌欢迎。”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某只好鼓起勇气唱了一首流行歌曲。歌声虽不怎么样,但李某确实唱得非常投入。一唱完,我便首先带头鼓起掌来,随即教室里又一次掌声响起。看到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他真诚的掌声,李健感动地走到了座位上。

        从此以后,李某再没迟到了,问他为什么不再迟到,他说:“以前我迟到了,老师们不是让我罚站,就是黑着脸训我,要我写检查,我很反感,其实我好多次迟到都是故意的,我不怕罚,都习惯了,没想到新老师会这样对我,说实话当时挺让我感动的……”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新的教育呼唤新的理念,传统的方法已不再奏效,我们需要用更理性的教育方式去“春风化雨”,去感化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也可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班主任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激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我总是力图让爱流淌在课堂,用理解和尊重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性氛围,所以总是可以看到孩子们一次次激烈的辩论,一段段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个个奇思妙想,一阵阵热烈掌声……

      上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十年依然无家可归时对故乡那种难以遏制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让最形象的画面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然后再播放《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其实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园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也有着丰富敏感的心灵。通过这些画面和音乐的作用,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闪闪泪光,当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本文的教学就易于进行了。

       有一次上研讨课《观刈麦》时,当我问:“透过这首诗,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村头的狗叫声”、“诗人伫立田边发出的深沉叹息”、“贫妇怀中小孩的啼哭声和一声声揪心的‘妈妈,我饿’”……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细致的情感!感受着心与心碰撞时的那份快乐,教师也可以感受到教学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享受!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风在水上写诗,云在天空写诗,灯在书上写诗”,教师用热烈的心写诗,用毕生的精力、全部的生命来写诗:主题永远是爱,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感动!

        拿出你的诚挚,捧出你的爱心,努力让你的学生感动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初中部 《如何实现道德、情感、意志的内化》—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私立学校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