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吴华清《让“说”来启示学生的思维》—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0 16:09:16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读、说、听、写的能力为目的的。而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以“口语交际”的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予以强调,并在阶段目标中,对初中学生的说话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此,我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作了尝试,让“说”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江西省西山国际学校初中部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读、说、听、写的能力为目的的。而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以“口语交际”的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予以强调,并在阶段目标中,对初中学生的说话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此,我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作了尝试,让“说”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良好氛围,培养“敢说”“能说”的心理素质。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自我意识及自尊心增强,感情开始内隐,思想负担加重。不愿多说话,更不愿意在大众面前发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原因是怕说错,让人笑话或挨批评;或者是没话说,语境不佳或对话题不感兴趣。针对这些现象,首先,我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教师亲切和蔼的神态,鼓励的眼神,赞许的微笑都能起到清除紧张情绪的作用。其次,我多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留意他们关心的话题,进而在教学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语境。

二、凭借课本,加强训练。课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依据,教材所选课文一般都文质兼美,富有典范性。我在教学中,凭借课本,立足课堂,来加强“说话”的训练,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

1、朗读训练。朗读可提高学生的发音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逐步培养起遣词造句、组织内容、感知情感等说话能力。为此,我充分利用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仿读;各小组之间展开朗读,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2、复述训练。如果只是机械地让学生朗读课文,这恐怕是无法真正提高说话能力的。如果能让学生放下课文,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不失为提高说话能力的一种好方式。在训练过程中,我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特点,编制训练序列,教会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述。有时针对同一篇课文,要求学生用详细复述、概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不同的方式来复述。

3、回答问题训练。答问训练是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智慧火花、激发探究兴趣的启动器,更是克服学生不愿说或不敢说心理障碍的常用且有效的方式。训练时,我紧扣课文,针对重点、难点,从有疑处解疑、从无疑处生疑;按照“师问生答──生问生答”或“一问一答──一问多答──连句连答”的序列激励学生说话。对于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我让同桌或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这样既让每个同学有了说话的机会,又可使他们回答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并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表达技能、仪态习惯等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评价,来保护和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三、利用教材,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机会。例如,我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黄河知识成果展示会”(七年级下册)就包含了黄河知识竞答、讲黄河故事、诵黄河诗章、小品表演、讨论怎样治理黄河等多种说话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探究性于一体。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的说话表达能力有着明显提高。

当然,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方法不一而足。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的最佳年龄段,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形势,站在更高的角度给说话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并且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失时机地尽可能让中学生说起来,让思绪飞扬起来,让学生们的思想闪光。




相关热词搜索:吴华清

上一篇:初中部 周静《美术课愉快教学浅谈》—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初中部 吴润香《浅谈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