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部 刘智敏《我的行囊》—西山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
2014-04-08 09:40:33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
——班主任经验交流稿件 刘智敏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作为今晚的最后一位选手为大家演讲。有句话说“最后的才是最好的。”能否做到最好我不是很有信心,不过要是在做的各位能让掌声飞一会的话,我相信我就有了去争取这个“最好”的动力。(谢谢)今晚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行囊》。
温暖的阳光能唤醒冰封的土地,纷飞的瑞雪会滋润越冬的禾苗,像每一个勤劳的耕作者盼望丰收一样,我们这些校园里的耕作者同样也祈盼着丰收的硕果。自2004年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7年,也算得上是半老的班主任了。经常会有同事打趣道:“主任好,主任好!”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啊。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对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深有体会,有失有得,有悲有喜。今天就趁此机会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 浓浓关爱是基础
一提起关爱这个词,既觉得俗套但却又至情之理。加里宁也曾说:“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一工程中,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即教师对学生的爱。”他所说的这种爱,既表现为知识传授上的无私奉献,又表现为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比如说晚上怕学生着凉,夜里起来帮他们盖盖被子,教新来的学生如何洗衣服、叠被子,让他们学会自立,走近学生,和他们打打篮球培养感情等等。在爱的基础上提出要求才易于被学生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正所谓“真情暖人心,心动促行动”。
二、 有效方法是法宝
我常听很多老师说:“我关爱学生了,为什么学生不买帐,学生还是那么调皮不听话呢?”我也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从来不缺乏爱,缺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方面我也曾徘徊迷茫过,但经过几年的摸索终究探得真经一二。
那就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前几年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到我校演讲,听完他的演讲我受益匪浅。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也借鉴了一些他的经验,结合西山学校实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让班里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定位,把班里的所有事务都落实到个人;例如让黄达负责卫生,余彪负责纪律,陈森林负责整队,黄金坤负责组织文体活动等等,让他们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管。其实他们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也学会约束自己。
(二)、对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详细登记。为此我在图书角处挂上了各类事务登记簿,由小组长填写,班长签字,一周总结一次,表扬优秀,激励后进。
(三)制定将星风云榜。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了激励学生们的斗志,我在一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就制定了将星风云榜。按规定时间背好课文奖一颗星,被学部表扬奖两颗星,小考大考进步按等级奖励相应的星数等等等等。看谁最先从普通士兵升到上将。与之相反的,做错事的就要摘一颗星,包括上课讲话、成绩退步,故意捣乱……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班级的班风班貌有了很大转变,学生成绩也在稳步上升。
三、 耐心是保障
对于出了名的坏学生,以下简称“名人”学生,最严厉的批评、惩罚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反思我的成长道路,往往也是轻松犯错,艰难悔过。我对后进生更多萌发的是一种复杂的爱怜。
五年前我来到西山学校,从那时起我真正明白了做班主任不仅费力更费神!
几年来,与无数名人学生打过交道,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现在所带班级的韩宁生同学。我是中途接手这个班级的。很多中途接手他班的老师大多有这样一种感觉,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你就好像是他们的后妈后爹一样不受欢迎,有些甚至因为怀着对前任的深厚感情,越发地不买你的帐。韩宁生就是表现得尤为明显的一个。上课迟到,课堂上讲小话,作业不按时完成,午休时间吃零食,打扰其他同学休息,甚至还怂恿其他同学违反纪律等等不胜枚举,说他相当放肆一点也不为过。
你告诉他上课要遵守纪律,他耍无赖般说是偶尔讲话是活跃气氛;你说午休吃零食不好,他甚至理直气壮声音还盖过你嚷嚷道“我正是发育阶段,吃点东西算什么!”你苦口婆心告诫他要按时完成作业,他无所谓地甩甩手 顺便还轻蔑的来一句“没什么大不了,我家穷得就剩钱了。”
相信绝大多数班主任碰到这样的学生,要想保持好心情那的确需要勇气啊。
他的淘气和反复,让我几次都想:撵走他算了,也不多他这一个。但我转念一想:明天或后天再来一个“他”怎么办?他不止一个后进生,他代表的是后进现象。要当一个合格班主任,“韩宁生现象”永远无法回避!
既然大道理在他身上通通作废,OK,那我就以柔克刚吧!
他吃饭迟到,我亲自给他打了饭菜,并轻声地送上一句:“再忙也别忘记吃饭”;上课讲小话?那我就多坐班,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坐到班里去,每当他蠢蠢欲动,按捺不住时,我严厉的目光立马扫过去,杀他于无形之中;午休闹腾,那我就勤查房,多督促;怂恿其他同学?我就先下手为强,先搞定他周围的“狐朋狗友”,等他落单时,再像救世主一般帮他分析原因,似兄弟般关怀他……一次、两次、三次;一天、两天、三天……皇天不负有心人哪,终于在一次他厌学回家我苦口婆心劝他回校后,他有了重大转变。现在如果你有机会去班上看看,那个坐得最端正,神情最专注的是他,搞卫生最卖力的是他,午休时他还会帮着我管理好宿舍纪律……他的转变用《孙权劝学》里的一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谁能说吴下阿蒙就永远是扶不起的阿斗呢?
正是这些名人学生让我明白后进生之所以“成名”是因为这条道路上稀缺了理解、宽容、尊重、支持和鼓励,只有“雪中送炭”的教育机智和持久的耐心,才能化掉他们心灵深处上的坚冰和痼疾。
“江山代有才人出”,现在,各“名人”又欲领风骚,而我用一位教授的话来继续鞭策自己:
我是一个行者
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
我的脸上带着笑容
我的心中充满阳光
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
理智、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刘智敏
上一篇:初中部 李耀泉《打造“大拇指教育”品牌》—西山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
下一篇:初中部 梅碧龙《广告真精彩》—西山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