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其实,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第一个图形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 第二个图形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 。 第三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 。 第四个图形半圆形,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 。 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不同。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三、出示自主学习的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生字词; 2、找出课文论题、中心论点、分论点; 3、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四、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任务先听录音朗读课文,再自主学习课文,圈点批注,划出疑问处。 1、一边听录音,一边圈出生字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思考本文论题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哪些观点是分论点? 五、教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1、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成果,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 根深蒂固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不言而喻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行之有效 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①本文论题是什么? 论题是: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或“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或“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②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论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③哪些观点是分论点?即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或说“创造性思维又依赖于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A要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5) (即第13段的“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6) (即第13段的“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C留意细小的想法,相信自己并将它发展下去(12) (即第13段的“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3、检查学自主学习的成果:理清论证思路 本文是怎样引出论题的?哪些段落在分析问题?最后作出什么结论? 六、课堂小结: 全民族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 ——爱因斯坦 人类若能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他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21个博士学位。 ——叶夫里莫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七、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生字词,每个词连同拼音抄写3遍; 2、完成《名校课堂》“积累运用”部分。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