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炎热的夏天,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欢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进行新课 一、汽化与吸热 问:沸腾是同学们最常见的汽化现象,你能用分子动理论作出解释吗?请阅读课本图10-18后,作出解释。 教师补充、完善。 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生活实例予以说明。 教师补充、完善 问:课本图10-19中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沸腾的过程需要吸热,那么蒸发需不需要吸热呢?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予以说明。 请同学们完成图10—21实验,实验的结论 说明了什么? 问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二、升华与吸热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什么是升华。 讲述:自然现象中有许多是升华现象,同学们能够列举三例升华现象吗? 讲述:同学们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 演示图10-23所示的实验。 升华需要热量,这个特点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图10-24就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点,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三、典例分析 例1、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 ) 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 分析与解:蒸发吸热,液体本身的温度要降低,甲温度计上无液体不存在蒸发现象,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蒸发受阻不能进行,故温度计的示数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同,应准确,丙在开口酒精瓶中,酒精蒸发吸热,酒精温度应降低,所以应低于22℃,故丙不准确,答案是C。 例2、某同学说只要水的温度升到100℃,水就一定能沸腾,你认为对吗? 分析与解:当水温升高到100℃时,不一定达到沸点,因为只有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能是100℃,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系(这些知识在11章要讲述),即使水温达到沸点也不一定沸腾,因为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一要达到沸点,二要继续吸热,所以水温升高到100℃也不一定沸腾。 例3、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滴凝固 分析与解:一般情况下高温的气体在遇到温度低的物体时,它们之间要发生热传递,气体放热而液化,若不使小镜子升温,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气温度高于小镜子的温度,水蒸气就要在小镜子上液化成雾,使医生看不清牙齿上的病状,所以烧一烧,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应选C。 |
备注: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