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讲授: 一、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0-34 问:从图10-34中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图10-35中,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教师补充完善 二、信息补充:
1996年6月,中国正式签署修正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大力开发、鼓励新型无氟利昂制冷剂的研究和生产,但以前生产的用氟利昂作制冷剂的电冰箱,目前仍在继续使用。
国际上采用ISO标准的“星式”表示法表达冰箱冷冻室温度的等级。 ☆ 表示冷冻室温度低于-6℃; ☆☆ 表示冷冻室温度低于-12℃; ☆☆☆ 表示冷冻室温度低于-18℃; ☆☆☆☆ 表示冷冻室温度低于-24℃; 一般把没有注明星级符号的电冰箱看成是一星级电冰箱。 三、课堂练习: 1.图中,表示晶体熔化的图像是_______. ![]()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如果对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加热,首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____,生产中常用此方法提高酒精的浓度. 3.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4.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60℃的水,正在沸腾中 B.用纸盒装水,放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 C.液体吸热后,温度却不升高 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南极考查站的温度是-60℃ 5.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四、资料链接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在寒冷的冬季,我国北方各地经常受到寒潮的侵袭.寒潮是从北向南流动的一股强烈的又冷又干的气流.当它的前缘和南方的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一接触,因为冷空气比暖空气重,所以会把暖空气顶到高空.高空气温低,暖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变成了云,然后又集结成雪花落到地面.下雪前,一般是受暖湿气流的影响,所以天气不是很冷,而水汽凝结成雪花会散发出很多热量;下雪时天空还会有大量的云,这层云就好像棉被一样罩在大地的上空,不让地面散发的热跑远.由于上述的三种原因,所以下雪前和下雪时天气并不会很冷,气温还可能略有升高. 下过雪后,云层散去,天空变得晴朗无云.大地由于失去了云层的保护,散发出的热量不再停留在低空,而是很快升到高空,使气温有所下降.另外一点积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发生融化,雪融化成水的过程要吸收大量的热.这样,一部分热量跑掉了,一部分热量被雪吸收了,因此,天气反而变得冷了.气温降低,我们当然就觉得比下雪时要寒冷。 教学反思: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