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讲授:
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 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二)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 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 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 教师补充完善。 (三)霜与凝华 讲述:深秋或初春,当夜间气温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不导热的叶子和木、瓦等物体上凝成白色晶状的小冰粒,这就是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冰晶,那么,什么是凝华呢? 讲述: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吗? 讨论: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 问: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 (四)、例题解析: 1、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呈在________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有降温和加压两种方法。卧室内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与窗玻璃温度相同,不具备液化条件,而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比窗玻璃温度要高,水蒸气在窗玻璃室外侧遇冷液化形成水雾。 答案:室外;室外空气中水蒸气在窗玻璃室外侧遇冷液化形成水雾 2、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解析: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使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二是保证继续吸热,在“扬汤止沸”过程中,被扬起的汤和空气发生热传递,结果使锅中水的温度降低,低于沸点,使沸腾的条件不满足,沸腾现象停止,但由于锅下热源继续加热,使锅内的水又很快达到沸点,沸腾现象继续发生,因此,“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是把热源抽掉,液体因沸腾的条件被破坏而终止沸腾,因此“抽薪”才能彻底止沸。 答案:C 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解析:因为干冰在常温下易升华,干冰升华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吸热,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部分小水珠又继续放热凝固形成小冰晶,这些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漂渺的雾气。 答案:D 教学反思: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