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摘 要:通过对多年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列举出一些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努力提高化学成绩.
关键词:科学地预习;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 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引言: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单元都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以帮助教师利用这些情景素材创设与所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学习方法。重视化学教学中学习方法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如下:
一、 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1]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min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上《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实验探究》,可这样描述“大家都知道,NaOH固体易潮解,NaOH溶液又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H2O,而空气中不仅含有CO2,还有水蒸气。某校实验员在准备学生活动与探究的药品时,配制完NaOH溶液后,将一瓶未用完的NaOH固体忘了盖上试剂瓶盖,两天后,实验员发现瓶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于是老师在第二天上课时把这瓶敞口放置了两天的NaOH展示给学生观察,观察完后学生对这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①这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了?②如果变质了,变成了什么物质?③这瓶NaOH固体是否全部变质了?④如果未全部变质,如何除去杂质得到较纯净的NaOH?⑤变质前后,其质量有没有变化?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化学实验能在实验室中再现各种化学变化,模拟科学发现的探究过程,呈现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的有机结合而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重视提高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效果,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并进式实验,设计适量探索性实验习题,适当增加学生在实验室里的实验活动时间。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某杯肥皂水、当地雨水等的酸碱度,能使学生在实验呈现的学习情景中获得实验技能。 再如,让学生设计一组实验,证明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是水与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实验涉及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故事比赛,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2]在讲《二氧化碳》这节课时,可用一则小故事引入新课:意大利有一个神秘的“杀狗洞”,如果人牵着狗进入此洞中,狗就会晕倒,甚至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若人弯腰去救狗,人也会晕倒。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提出后,我故意不做声,环视教室里每一位同学,同学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锁眉冥想,当他们把视线都转向我时,我便微笑着说:“学完这节课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揭开这个谜底。”学生们听后立即兴奋起来,对新知识的渴求溢于言表,于是在教育学之间架起例一座桥梁……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们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一重要性质跟神秘的“杀狗洞”有机地联系起来,谜底揭开了,新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体会到多媒体教学法不仅适用于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亦可在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化学计算的教学过程中采用.
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记忆信息和加工转换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
五、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4]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六、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5]首先,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式符号,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或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同时还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辩证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贺礼华, 读、验、讲、练——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2006-03-12.
[2]吴国军,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2007-06-24.
[3]陈君强, 化学教学应运用“指导学生讲课法”.2005-12-28.
[4]甘文平, 化学教学中的“四化教学法”.2006-05-19.
[5]王群芳, 论 如何进行化学教学.200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