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教育”与“信念支撑”
——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两大法宝
十年寒窗抒豪情,四载大学写壮志。大学还没完全毕业,我就和一所私立学校签了约。当时的我可谓激动不已、乐不可支、信心百倍,恨不得马上就去从事那辉煌而高尚的职业。因此,大学一毕业,我就走上了讲台,准备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
在这所学校,面对一群“新新类”学生,我曾经朝气蓬勃、挥汗如雨、信誓旦旦,也曾经忧心忡忡、哭笑不得、无所事事,甚至一种“如入歧途,后悔莫及”的悲伤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这里的学生实在是太“刁”了,实在是太难教了。然而,在校长多次讲话精神与实际行动的鼓舞下,在相关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在众多老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我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的真理,牢记“年轻永不言败”的格言,通过将近一年的探求与实践,把我所带的班级变成了一个生活乐观、学风优良的班集体,并且被学校评为了“文明班级”。同时我也总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两大法宝:“平衡教育”和“信念支撑”。
一、“平衡教育”势在必行
“平衡教育”是笔者在将近一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法宝之一,即针对学生的脆弱、自卑心理而开展说服教育,使其得到心理健康、愉快生活和开心学习的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本人所在的私立学校及其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平衡教育” 势在必行。以笔者所带的班级来看,本校学生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富裕家庭的宠儿。我校办学十多年以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可谓民办教育界的一颗明珠。虽然她不属于贵族学校,但每年约15000元的费用,是一般的家庭所负担不起的。以我们班为例,99%的同学来自富裕家庭,从小就成为了家庭的宠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神仙般的日子,并且经常和一些高科技产品如MP3、手机、电脑、掌上电脑等等打交道。因此,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也不会出现“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现象,同时,他们也不会把学习好作为自己“跳农门”或改变自己未来命运的先决条件。
2、公立学校的弃儿。这些学生在来校之前,曾在他们家乡的公立学校并且是比较好的公立学校上过学。由于他们出生于有钱人家,生活无忧无虑,而父母大都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其学业,致使其对待学业漫不经心,久而久之,其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变得无心学习。无心学习倒罢了,可恶的是他们行为诡异、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从而沦为了“双差生”,成为了班级的害群之马、学校政教处的常客。无奈之下,只好被学校开除或自动退学,从而成为了公立学校的弃儿。
3、大千世界的混儿。这些学生曾在社会上呆过一两个学期或更长的时间,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厌学情绪浓而离校出走,有的是因为被公立学校开除后而一时找不到学校,有的是不想读书而跟随父母在外跑生意……总之,他们曾在社会上“混过”,姑且称他们为大千世界的混儿。由于他们年龄偏小,是非辨别能力较差且好奇心特强,从而染上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思想,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弄虚作假、拜金主义等等。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的美好前程,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们,便不惜重金、千里迢迢地送其子女来私立学校。学生来校大都是被父母“逼”或“骗”的,来了之后,其学习习惯极其不好,学习态度十分不端正。另外,经过几经周折,经过多次角色的转变,不管是在为人还是在学习上都受到别人的耻笑和歧视,因而总是抬不起头来,从而导致心理极其脆弱、自卑,时常表现为忧郁、无所事事,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提不起精神。因此,针对学生脆弱、自卑心理的 “平衡教育”就应运而生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平衡教育”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灌输“上帝是公平的”思想。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诚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表面上看来,人的地位、身份、思想、学识、性格、习惯等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集优点和缺点于一身。“造物主”是公平的,当它给了你这方面的天赋,必定剥夺你那方面的才能。因此,我多次对学生说,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给予了我们富裕的家庭和会赚钱的爸妈,让我们衣食无忧,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经济做保障,但它剥夺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毅力,使我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我们学习成绩差,从而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歧视。当然,我们只是学习成绩暂时不如别人,其他方面我们并不比别人差,因此我们不应悲观、伤心,因为上帝是公平的,我们无权怨天尤人,也不应自卑自责。我们要做的事是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这一思想的灌输,广大同学都对自己和现实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也逐渐克服了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2、强调“人只有首先自尊自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热爱”的观点。人不应当自负自恋,但应该自信自强。因此,我要求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背会下面这首诗:
我喜欢我,
一个不完美的我。
由于不完美,
那才是我。
完美的我不是我,
那只是一个雕塑。
以次来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生活的勇气,从而再次克服悲观心理。
3、甄别“人比人,气死人”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为了活出个样子来,在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些人就必须得确定目标、树立榜样、寻找差距、付诸实践,这样的人中确实有一部分确实会干一番事业,出一点成绩,但活的确实很累,很容易筋疲力尽、头昏脑胀,甚至一命呜呼。为了生活的更好,为了生活的更有滋味,为了生活的更有人性,我们也应当有一点阿Q的精神,学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习惯于自我安慰。因此,当我们班学生抱怨学校管理严格、没有“自由”和因自己学习基础差而学不进去的时候,我常常要求他们学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常常要求他们将自己和那些文盲、半文盲相比较。通过以上这些讲解与说明,他们达到了心理的平衡,学会了自我安慰。
通过以上三种形式的平衡教育,我所带班级的大部分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并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业,能够静下心来,不骄不躁,忘记过去,憧憬未来。
二、“信念支撑”推波助澜
“信念支撑”是本人在将近一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另一个法宝,即针对学生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没理想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状而开展说服教育,使其达到学习自觉、生活积极的理想状态的一种教育方式。人要有理想和目标,否则就如同行尸走肉。教育界关于教育的境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教育的最低境界是教给学生知识,中等境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最高境界则是给予学生信念。鉴于我们班级学生学习基础差、听不懂老师所教、看不懂书上所写等原因,我姑且将“信念支撑”作为我教育和管理的重点,而辅之以一定的知识传授和方法讲解,使其有所学、有所获。
在“平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信念支撑”,我认为意义重大、作用巨大,能起到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信念支撑”具体表现如下:
1、介绍富家子弟积极生活、自主创业的感人事迹。我们艰难的感受,也没有把好好学习作为改变自己命运和生活处境的有效途径,因此,给他们谈学习的重要性,诸如学习好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作为“跳农门”的资本等等,无异于对牛弹琴,无济于事。在“平衡教育”的基础上,在我班学生能安心于这所私立学校、安心学习与生活的条件下,针对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意义不理解、学习效果实在是太差的状况,我加以分析和总结,得知其关键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真正的、合适的生活与学习的动力,因为我们部分老师平日的所说所讲不符合他们的处境,他们是听不进去的,也不会产生相应的感受与思考。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从他们的自身特点出发,说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且对他们有教育作用的话题,即多次介绍富家子弟积极生活、自主创业的感人事迹,使他们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追求。
2、灌输“穷不扎根,富不传代”的思想。根据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观念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的现实情况,我多次加以思考、分析,得知他们认为家庭富裕、父母有的是钱,不管自己以后怎么样,子承父业是必然,根本上就用不着刻苦学习、拼命读书而浪费青春,那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腐朽思想依然根深蒂固。针对这一现象,我多次利用班会课讲述“坐吃山空”的例子,并灌输“穷不扎根,富不传代”的思想,同时告诉他们现在不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时代,而是“学好语数外,考文考理都不败”的知识经济时代。
3、正确对待“天生我才必有用”。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本是用来激励有志青年奋发图强、开创未来的,是积极的,但我们班有些人就将其消极化,把它作为自己成绩差、生活懒散等方面的挡箭牌,还美其名曰:没有我们这些差生,哪来的优等生;没有我们这些生活懒散的人,哪来的勤快人,并且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有理论依据,即“存在即合理”。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的出发点和寓意是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针对我们班某些同学的不良心理和错误观念,我希望他们能正确对待“天生我才必有用”,因为凡人与伟人的区别往往在于一念之差,再说人都有进取意识,渴望进步,希望成为伟人而不是庸人。
“平衡教育”与“信念支撑”是本人在将近一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结合私立学校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总结出来的两大法宝。由于平时注重学习、爱好收集、观察仔细、准备充分,且得到了同仁们的大力支持,致使“平衡教育”与“信念支撑”效果显著,收效颇丰,我们班级的全体同学也皆能安心学习、积极生活,并正在阔步迈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