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首页 | 新版首页 |
班级网站管理登录 | 注册
页面正在建设中……

微信扫一扫

招生简章

微信:xishanxuexiao

邮箱:xisxx@qq.com

招生电话:400-66-52373

西山学校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400-66-52373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山初中 > 教学园地 > 课件 > 正文
热门标签领导关怀 张文彬 招生专栏
福清西山学校:《桃花源记》
2013-11-28 09:04:05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阅读数:  编辑:chuzhong
主稿:宋艳丽 审核: 向蓉    日期:           教师:         
知识与技能: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
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过程与方法: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探究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第 一、二 课 时
  • 导入新课
欣赏桃花图片激趣导入《桃花源记》
  •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知识衔接:1.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3.题解: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兵连祸结的晋、宋期间(公元421年),其时作者57岁,已隐退农村达十多年,对广大农民的苦难深有感受。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同时对于当时的社会也是一种否定。
三、 检查预习情况,诵读课文
1、  读准下列粗体字的音。
豁然开朗(huó )    屋舍俨然(y n)   阡陌交通(qi n)
黄发垂髫 (ti o)    便要还家(y o)   刘子骥( jì )
诣太守(yì )           浔阳( xún  )  
2、A.听读课文。(欣赏视频朗读)
B.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C.同学齐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同学先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四人小组一起解读而后集中解难,或者让老师提问,学生答疑,五个段落分类处理。一段一段地讨论,落实,主要在字词及内容的疏通,领悟。
五、小结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词:
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好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缘溪行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邀请     今义:延长.延伸 
后遂无人问津        古义:渡口     今义:口液 
    说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3)一词多义 
舍: 便舍船 (   舍弃   )  屋舍俨然 ( 房子    ) 。 
寻: 寻向所志(   寻找  )       寻病终(不久      ) 
志:  处处志之(做标记    ) 寻向所志 (标记    )
向:  寻向所志(以前    )  眈眈相向 (对着     )
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  捕鱼为业(作为)
乃:见渔人,乃大惊(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
遂:遂迷(竟然),      后遂无问津者(就)
(4)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活用动词,走到尽头。
(5)省略句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6)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
 六、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象。(写练笔本上)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写书上)
第 三 课 时

一、背诵课文回顾前堂。
二、内容剖析,进一步理解文章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思路】
发现桃花林     忽逢桃花林……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奇丽
               总的感受:豁然开朗
进入桃花源     土地平旷……鸡犬相闻——生活环境优美
               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和乐安宁 
访问桃花源     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离开桃花源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再寻桃花源    寻向所志,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线索】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三、质疑解难:
    ①.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⑥.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⑦.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⑧.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⑨.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四、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五、背诵课文
六、作业 
完成《名校课堂》练习。                    
 
备注
相关推荐阅读
西山教育集团旗下学校
Copyright©1994-2014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热线:400-66-52373(福建西山学校)400-0791-231(江西省西山学校)闽ICP备10203392号 西山学校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400-66-52373
幼儿园更新统计 | 小学部更新统计 | 初中部更新统计 | 高中部更新统计 | 职专部更新统计 | 电视台更新统计 | 腾讯视频一 | 腾讯视频二 | 腾讯视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