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首页 | 新版首页 |
班级网站管理登录 | 注册
页面正在建设中……

微信扫一扫

招生简章

微信:xishanxuexiao

邮箱:xisxx@qq.com

招生电话:400-66-52373

西山学校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400-66-52373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山初中 > 教学园地 > 论文 > 正文
热门标签领导关怀 张文彬 招生专栏
福清西山学校 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4-04-11 14:35:59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阅读数:  编辑:chuzhong
                        课堂提问的艺术
                                       魏春燕
    20世纪末迅猛发展的生物学,在21世纪将主主导潮流。中学生物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生物学素质。要着重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和社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但要取得有效的思维成果,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动力,充实思维的材料,且要善于引导,疏通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活动铺路架桥。
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动力占有充足的具体材料,这仅是为了开展思维活动的条件,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积极开展,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断和推理,且及时地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立即反思,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如何才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的材料,以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呢?这应考虑到设置问题的“四度”。
设置问题的“四度”
1.               难度。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即需要学生深思熟虑,而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难而偏”或“浅而易”的提问都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               跨度。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如在讲述“呼吸作用”一节时,先通过提问复习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生命活动所需的,那么这些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而用于生命活动的呢?于是顺理成章引入“呼吸作用”这一课题。
3.    梯度。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由小到大,有简到繁,由易而难,成成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真谛。如在讲述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时,先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对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这就是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重新综合,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这样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密度。教师设置的问题疏密有间,在紧张的高潮之后要继以小的停顿,让学生 对      输入 的信息有时间去梳理,以利于大脑皮层的有效储存。如果一堂课都充满了问题,就会使学生消化不良,教师问得越多,学生学的越糊涂。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的实验时可利用操作的间隙,根据实验技能训练要求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在实验前,为什么要给植物遮光1—2天?在做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时,为什么要把摘下的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以前曾学过用什么方法鉴定种子内贮藏有淀粉?这类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每项操作的目的,而且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问提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提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这是每位生物教师的追求目标。
西山教育集团旗下学校
Copyright©1994-2014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热线:400-66-52373(福建西山学校)400-0791-231(江西省西山学校)闽ICP备10203392号 西山学校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400-66-52373
幼儿园更新统计 | 小学部更新统计 | 初中部更新统计 | 高中部更新统计 | 职专部更新统计 | 电视台更新统计 | 腾讯视频一 | 腾讯视频二 | 腾讯视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