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周教学内容
成语的使用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轮美奂”、“不孚众望”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应当特别注意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归纳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
1. 避免望文生义
例如:这篇论文观点陈旧,论据不当,文字拖沓,堪称不刊之论。
刊:本义“消除”,引申为“修改”;“不刊之论”指不容删改的言论,即正确的言论。
再如: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点:删改,涂改。“文不加点”意为文章一气呵成,不需修改。
又如:他一向傲气十足,自高自大,目无全牛。
目无全牛:比喻为理解透彻,技艺高超。语出自《庄子·庖丁解牛》
2. 避免褒贬误用
大多数成语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词的感情色彩也会随之变化,有时候,由于对一些成语褒贬不辨,从而导致误用。
例如: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再如: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又如:这处旅游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褒义词)
3. 辨清对象
成语因其词义有所侧重,这便确定了该词语的大致适用对象范围。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例如: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自己所有,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爱”。
再如:小沈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常常像亲兄弟一样的一块儿玩。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不能表示两个男孩。
4. 删除赘余。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
例如: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大方”是指某种专长的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被内行的人笑话,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再如: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记忆犹新: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
又如: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了起来。与后面的“笑”重复。
5. 语境不合,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就其语法来看没有问题,但是和整个语境却不相融。
例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表示闲适的心情。与“抢险”语境不合。
再如: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浮光掠影: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6. 搭配不当。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
例如: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司空见惯: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
再如:这里药铺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7. 注意使用本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如: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
再如: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光怪陆离:意谓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是中性词。
8. 注意词的应用范围。
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众多学生。是个集合名词,不能用“一位”来修饰。
再如: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初次相识,与“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相矛盾。
9. 注意谦敬辞的使用
例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谦辞。
再如: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狗尾续貂之感。
狗尾续貂:谦辞。
【模拟试题】
1. 下列各句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母亲病危及后来病故,你都没有顾得上回家,说明你把(耿耿于怀)的石油事业当作高于一切的事情了。
B. 电视剧《水浒》拍摄前有很多演员争演林冲,《水浒》中不乏鲜明生动的英雄形象,唯独林冲一角最为(奇货可居)。
C. 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狗尾续貂)之感。
D. 是深入了解一个单位的全面生活好呢,还是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浮光掠影)地了解一下生活好呢?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 ),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② 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了,( ),应当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
③ 只要你能( )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指责我了。
A. 博闻强志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
B. 博闻强志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
C. 博大精深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
D. 见多识广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甲A联赛第一阶段,大连万达战绩( ),助教练被迫提出辞职。
② 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 ),美不胜收。
③ 每每看到腿部残疾的朋友( ),耄耋老人蹒跚而行,心绪总是难平。
④ 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 )的奇迹。
A. 不如人意 包罗万象 举步维艰 前无古人
B. 差强人意 星罗棋布 举步维艰 前无古人
C. 不如人意 包罗万象 邯郸学步 名满天下
D. 差强人意 星罗棋布 邯郸学步 前无古人
4.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诤友”之间,无论见地如何,都应(披肝沥胆),以诚相见。
B. 珍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 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D. 诗歌发展到《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5.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我们提倡( )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
② 某些人以( )解释巴尔干地区战争危机的本质,显然是不公允的。
③ 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代的雷锋。
④ 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 )的倾向。
A. 韦编三绝 祸起萧墙 舍己救人 以邻为壑
B. 韦编三绝 积重难返 威武不屈 情随事迁
C. 触类旁通 祸起萧墙 舍己救人 情随事迁
D. 触类旁通 积重难返 威武不屈 以邻为壑
6.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8.19”大火。
B. 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 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
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D. 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的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7.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不少作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 ),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②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 )的美好感觉。
③ 如果没有无数默默的枕木,( )的火车头也只能站着叹气。
④ 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 )地把铜丝粘成图案。
A. 呕心沥血 面目全非 叱咤风云 自由自在
B. 皓首穷经 面目一新 力大无穷 随意驱谴
C. 呕心沥血 面目一新 力大无穷 自由自在
D. 皓首穷经 面目全非 叱咤风云 随意驱谴
8.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听、说、读、写这些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要求,应该说是(具体而微)的。
B. 为我们的文学事业呕心沥血的人,为我国人民革命(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
C. 她的眼睛里面仍然蒙着一层泪,但是想起同学们近来对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从她内心的深处涌出了一丝微笑。
D. 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9.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心理思想的研究( ),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者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
② 电视剧《孔子》虽博得了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但终因( ),收视率不高。
③ 开赛以来,他果敢谨慎,勇猛顽强,终于( ),夺取了金牌。
④ 他还和东江游击队密切合作,( ),救出了几百位知名人士。
A. 年深月久 曲高和寡 一蹴而就 舍生忘死
B. 源远流长 曲高和寡 脱颖而出 舍生忘死
C. 源远流长 寡不敌众 脱颖而出 舍生取义
D. 年深月久 寡不敌众 一蹴而就 舍生取义
10.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求得发展,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B. 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山区农民,为了让孩子上学,省吃俭用,辛勤劳动,几乎到了(穷年累月)的程度。
C. 在这场足球友谊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D.这处旅游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11.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次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B.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特别提醒人们,要警惕纳粹势力(死灰复燃)。
C. 事情已经过去了27年,27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其间(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但我不相信他会忘掉我,忘掉中国。
D. 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1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凡属个人爱好,兴趣,只要不损害他人与公共利益,就( )。
② 贾谊的《过秦论》铺排渲染,气势磅礴,声韵铿锵,百读不厌,是一篇( )的优秀历史散文。
③ 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被打得( )
A. 无可非议 脍炙人口 皮开肉绽
B. 无可厚非 流传千古 体无完肤
C. 置之不理 情文并茂 遍体鳞伤
D. 置之度外 振聋发聩 百孔千疮
13.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艺术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 他专攻《孟子》,苦心孤诣地研究了几十年,虽(皓首穷经),至今仍不懈怠。
C. 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在北京上映时,票房率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D. 自信息化以来,“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炙手可热)的话题。
1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孩子应该干也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 )。
② 离开了实践,科学研究就成了( )。
③ 会战即将开始,各路大军( )以期首战告捷。
④ 工程进展顺利,这与后勤部门( ),精心安排运输工作分不开。
A. 评头评足 无源之水 摩拳擦掌 有备无患
B. 越俎代庖 无本之木 厉兵秣马 未雨绸缪
C. 指手画脚 不系之舟 跃跃欲试 胸有成竹
D. 求全责备 信马由缰 争先恐后 料事如神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青校园,团结、求实、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已经(蔚然成风)。
B.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
C. 学校生活没有意思,就如寺院里的(暮鼓晨钟)一样,单调而重复。
D. 他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你们所说的这些都是(风声鹤唳),无中生有,完全
不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