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施教意见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全新的阐述,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2、大力开展教法研究与学法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调动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一切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把课改的原则精神与调节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结合起来,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详见福清中语永硕硬盘http://fqyuwen.ys168.com “七年级语文交流资料”文件夹
三、课堂教学建议与意见:
(一)做思考型的教师,培养动脑子的学生,要让学生愿意学语文,更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1、排查思想意识中存在的模糊认识,思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成绩)的方法策略;
2、备课的关键不在写教案而在于思考——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让学生学会,怎么检查学生是否学会;
3、思考:如何做到时时、事事、处处皆语文。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决定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要真正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孩子,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爱老师从而爱语文。
(二)明确目标,落实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设计意图,七年级语文的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一般阅读能力为重点,“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体验情景、揣摩语言、筛选信息、质疑问难、发表见解、做出评价”等。同时要兼顾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开展。根据这个设置,我们可以在不影响这个主要目标的前提下,利用余下的空间踏踏实实的落实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从朗读、写作、口语、书写、作业、笔记、课堂常规等方面下功夫,力求把学习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1、要形成常规习惯
常规习惯包括:课前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巩固复习,向语文教师、教材编者、作者质疑,课上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使用工具书,查阅图书资料等习惯。
2、要形成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包括:有目的地阅读、默读,边读边圈点批画,背诵课内外古诗文、精彩语段,主动阅读课外书,自觉积累精彩、经典、生动语句等。
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渗透朗读指导。在如何处理感情、节奏、重音等方面,注意结合教材,授予一定的方法。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快读的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多次尝试,经常练习,养成习惯,逐步加速。
3、要形成写作习惯
写作习惯包括:经常搜集新闻趣事、信息,先写提纲后写作文,认真修改作文,工整书写、讲究格式和文面,写日记、随笔、片段作文和语句,写读书笔记,自主作文,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等。
4、要形成口语交际习惯
口语交际习惯包括: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语言准确、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边听边记录并抓住中心和要点,在公共场合自然大方地说话等。
5、要养成书写的习惯
书写习惯包括:写规范字、楷体字,练习书法,写字讲究布局美,正确书写标点符号,整洁书写等。教师应加强写字指导,注重写字训练。在写字训练过程中,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课下注释的常用词语以及要求背诵的诗文,都可作为练字的内容,讲求一举多得。提倡教师在写字方面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借助规范、准确、美观的板书引导学生重视书写质量。
(三)精心备课、有效教学,让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讲求效益。
在语文学习时间备受冲击的当下,应注重课堂45分钟的实效,课堂教学要精细化,注重学生学习的高效,由实效课堂转向学生的高效学习。力求课堂的达成度,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将语文课程设置成四个板块:以讲授教材为主的教材讲读板块、以课外阅读为主的拓展阅读板块、写作教学板块以及专题学习板块。在课时上,前三个板块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即各占总课时数的1/3,综合性学习板块主要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尤其是双休日和节假日自主完成。这就改变了过去教师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教材讲授上,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致使学生知识视野狭窄,语文能力薄弱的状态。具体要求如下:
1、教材讲读板块。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的重点课文,尤其是那些名家名篇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有效地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略读篇目可指导学生自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现代文阅读教学建议
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时,要注意适当联系写作时代背景。整体感知的方式可多样化,如复述故事情节、概述主要经过、概括形象特点等。
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尚显幼稚的看法,要尽可能发现并肯定其中合理因素,不要求全责备。
③在重要词句的研读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尝试、多实践,使之初步有“关键句”、“精彩词句”的意识。
④对于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七年级主要多积累、重感知。可多采用比较教学法,或是同一文章中采用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的比较,帮助学生认识其特点,初步体会其效果。
⑤修辞方法可采用随文学习的方式,结合语境,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修辞方法的效果,且学以致用,采用造句、仿句等形式,让学生多实践。
⑥可结合文本特点,多让学生进行基于选文主要内容的拓展性思维活动,如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补充相关事例、谈相关生活感受、查找展示相关资料等。
★古诗文阅读教学建议
①要引导学生多诵读古诗文,读准字音,学会划分停顿,学会读出感情。
②要特别注意文言字词的基础性积累。在积累过程中要关注方法。如,解释词语时可用加字的方法、换字的方法、讲述大意的方法、比较辨别的方法等。
③引导学生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疏通文意。基本原则是解释用语力求浅显易懂,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求解的精神,以逐步增强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④在课堂上一定要有足够的学生阅读空间和老师动态指导。可多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用原文回答,以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读懂文章。可充分利用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唤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审美意识。
2、拓展阅读板块(课外阅读)教学建议:
①七年级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学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90万字。在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在阅读书目、任务分解、时间安排(包括周末、节日长假、寒假、暑假)、落实措施等方面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②可开设或增加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阅读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除了阅读教材推荐的课外读物外,倡导让学生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带进课堂的做法。为保证阅读质量,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应加强监控与指导,防止自主阅读课出现“泛散”“盲目”“低效”等不良现象。
③提倡建设“班级图书角”、“校园读书角”等,构建书香校园。
④提倡以班级、年段或学校为单位广泛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⑤强调阅读积累,“不动笔墨不读书“,尽可能要求学生多做一些阅读摘抄、阅读心得、阅读评点等。针对农村校学生阅读量偏少的现状,要注意引导农村校学生多做阅读摘抄,如抄录名著经典章节等,以抄促读。
⑤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3、写作教学板块教学建议
①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活跃,作文讲评课可重点引导学生树立“写作文就是写生活”的理念,增强信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发展其由此及彼、联想想像、发散思维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其思维过程都离不开联想想像。
②在写作内容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如,可借助课文范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只有那些“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写起来也最能得心应手。要引导学生从小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并要有随时记录的意识。对学生写作的种种要求,要避免“一次性”或“零敲碎打”,写作要求应有其一贯性,各种要求之间要形成有机联系,总体而言,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③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多读”“多写”的重要性。具体引导方式如“请同龄作文高手介绍写作心得,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家的写作经验。
④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对七年级学生不要急于求成、求全责备。要努力消除学生对写作的为难情绪,引导学生大胆放手写。
⑤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记“实”。学会记“实”,就是要学会真实、准确地表现人、事、物、景。叙述和描写是记“实”的两种最基本的能力,七年级学生应切实练好这两项基本功。
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在“文从字顺”方面,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
⑦强化作文训练。例如,将完篇写作训练与片段写作训练相结合;将自主练笔与随文练笔相结合。大作文的数量可按《课标》要求,“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周记、日记等)每周不少于300字,且要有检查、有反馈。
⑧讲求写作方法指导的有效性和多样性,如重视对学生习作的面批;采取作文升格教学;批改可以学生互批→互评→互改→自我修改等方式,让学生在评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⑨可通过自办刊物,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展现自我的平台。
⑩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并从阅读中汲取养分。
4、专题学习板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①采取灵活方式,有意识地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如,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在写作教学中,采用即席发言、主题演讲等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②加强口语交际的方法指导,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口语交际情境,营造平等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发挥各自特长。
③综合性学习可与单元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可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性学习,必须始终凸显语文特性,其目标应落实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④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热情,可考虑放手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⑤要重视“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保护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1、第一学期共21周。
13年9月2日—11月初,完成本册1-3单元的学习,并举行1次综合性学习活动。13年11月6—8日为全市非毕业班期中考试时间。考试范围:1—3单元,课外古诗词1-5首,名著《繁星春水》。
13年11月中旬-14年1月中旬,完成本册4-6单元的学习,并安排好1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14年1月24日,第一学期工作结束。
2、第二学期共19周。
14年2月16日开学,14年4月14-16日期中考试,14年6月28日学期考试结束。
福清教师进修学校中语科 陈立娟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