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那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物态变化,它是吸热还是放热? 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变化呢?下面进行探究。 【新课教学】 一、探究升华和凝华 出示碘锤,观察碘锤里含有固态碘,给碘锤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开始实验 1、实验前,在碘锤里你观察到碘是什么状态的 ?是什么颜色? 2、实验过程中,给碘锤里的碘加热,看到了什么现象?此时碘锤的温度怎样?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在碘锤内壁看到了什么现象?此时碘锤的温度怎样? 4、通过本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例举生活中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1、冬天冰冻的衣服能在低温下晾干。 2、樟脑丸放在箱子里会越来越小。 3、固体清新剂会逐渐减少。 4. “霜”是怎样形成的? 5.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为什么? 6. 硬梆梆的冰棒上沾着白花花的“粉” 7、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8、.舞台上的“烟雾”是怎么回事? 播放视频,介绍雾凇。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寒冷的冬季,气温多在冰点以下,此时空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因遇冷会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木、石块等物体表面上。这种自然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之为“雾凇” 。
![]() 物态变化有六种,可分为两大类:吸热和放热两类。 在生活中的应用:冰箱的制冷原理与放热、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的关系。 布置作业: 完成《龙门活页» 11-12页练习。 |
备注: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