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西山学校初中部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在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学得有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也才能学得好,学习地理更是这样,只有老师不遗余力地唤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他们酷爱这门学科,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为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精心设计导言,激法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一节课要想成功,导言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课导入的方法有好多种,如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地图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诗歌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谜语导入法等等,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导入,最终目的都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到活跃状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比如,讲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我用音乐导入法,先给同学们播放《亚洲雄风》这首歌,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我们生活的大亚洲的壮丽画卷,并紧接着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亚洲有哪些是世界之最,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也开始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使这节地理课在比较活跃的氛围中顺利进行。再如讲《多变的天气》时,用故事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巧借东风,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的故事,那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讲述一个巧借西风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为了打击美国,有个气象学家想出了个对策,他知道在离地面1万米的高空,有一稳定的西风带,他就设想凭借这一稳定的西风带,就可以在日本释放气球,如果在气球上吊上炸弹,这样就免费把炸弹从日本国土上直接送到美国的国土上,然后让炸弹在美国国土上爆炸,这样让美国也受到不小的打击。通过讲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时,就开始今天的新课,我刚才讲的故事是天气与战争的关系,接下来让同学们想想天气还与我们生活哪些方面有关系呢?同学们有没有好的例子来说一说呢?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被调动起来了,上课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二、借助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尤其是结合国际、国内外的时事,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形势,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2008年8月8日我们中国将要举办第29届奥运会,结合这件时事可让学生上网先查一些有关奥运圣火传递路线的资料,等讲到一些国家的重要城市,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印度首都新德里、泰国首都曼谷、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等等,学生们不但记住了这些城市,还对这些城市有了更深意义的了解,因为他们是我们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站。同时可结合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的过程中遭受到藏独分子的破坏干扰,但全世界各地的华人及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奋力保护奥运圣火,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及爱好世界和平的情操。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地理教学,多运用挂图和地图册讲授,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枯燥,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在讲述《板块的运动》,运用多媒体把六大板块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六大板块,并在此的基础上描出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同学们会很轻松的记住这两大火山、地震带。在讲板块的运动方向时,相互挤压的板块可以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相互拉伸的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都可以用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且印象深刻,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运用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争强好胜的特点,而西山学校的学生更是典型,好胜、想突出表现的心态使学生乐于抢先回答问题。在教学中,如果将竞赛形式巧妙地引进课堂教学中,适时利用竞赛促使学生快速思考,抢先回答,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用经纬度来确定位置时,为了使学生更准确的掌握好经纬度,我利用学生们的座位来表示,用排来表示纬度,而用列来表示经度,变化不同的数值,看谁最先把自己的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出来,学生们都积极的抢着回答自己位置的经纬度。
西山重点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对于一些地理知识,教师只需点到,学生就可以理解并掌握住,而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大多都是被动学习,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强调了再强调,学生还是没有掌握住,主要原因是学生就没把一点心思放在学习上,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在15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让两个同学同时到黑板上把正确答案写出来,比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准确,其中有些学生上来是回答不上的,就让他们自己找个学生来帮他回答,而对回答不上正确答案的学生,我不会批评他们,而是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久而久之,15班学生已经形成了抢答问题的习惯,且地理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