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领导、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直以为,对我们而言,生活似乎都是枯燥乏味、单调无趣的。我们每天都在同一时间起床、吃饭、上班,每天都面对相同的面孔,做同样的工作,甚至重复相同的话语,因此,我们当中很多人过得都不怎么起劲。即使于规则之中,仍有些许慵懒、散漫,甚至消极颓废,内心充满了迷惘悲观的情绪。
然而,当我读到龙应台女士的一篇题为《跌倒》的文章时,让我彻底惊醒,叫我惭愧,催我自新。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看到一则一位15岁中学生走上绝路的新闻后的沉痛和对当前教育的反思。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读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不忍去读细节。掩上报纸,走出门,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已经连下了三天雨,早上醒来时,望向窗外,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没有人拥抱过他?有没有人抚摸过他的头发,对他说“孩子,你真可爱”?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读到这段沉重而近乎于呐喊的文字时,我不断的拷问着自己:我、我们为孩子做了些什么?因为忙于生计,我们就应失去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因为工作的琐碎、单调,我们就应这样冷漠麻木的行进?我们有真正走进过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过吗?于惭愧、自责与追问之中,我彻底改变了对生活、对工作的看法。
我还曾清楚的记得,今年九月份刚接手初三一班,第一次月考后的情形,班级成绩让我非常失望,当时还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这里我愿与大家分享这段日记:
昨晚12点多还睡不着,好久都不曾失眠过?怎么啦?你在想什么呢?因为自己的那一帮学生吧?是呀,月考成绩出来了,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有点生气,所以按之前的诺言,给学生按成绩排座位啦。
学生也没有不服,可是你在焦虑什么呢?眼前又浮现出给学生排座位的场面:那两个成绩差的学生,有爱说话,你把他们的桌子分开,排在了坐后面,你认为这样他们最起码不会影响别人了;
那个小个子的男生,按成绩你把他也排在了后面;
那个眼睛近视的也是如此;
还有那个话最多的,做调皮的学生,还有……
排完后你没有成功的喜悦,只觉得有莫名的不妥,你真的就这样对待这些弱苗吗?此刻的他们也许更需要你的关心和鼓励呀?你这样做不是在他们心灵的伤口上撒盐吗?
所以你才会失眠吧?活该!
那么怎样排位才合适呢?你苦苦思索着:个子小的、成绩差的、眼睛近视的……怎么安排才完美呢?不行,要用笔写写才可以,于是你拿起纸笔.
第一排名单:个子小的,上课不注意听讲的。
第二排……
第三排……你就这样想着,写着……
还有谁是特殊情况?都考虑到了吗?那些成绩不好的都照顾到了吗?你说过的对任何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
修改、再修改……终于满意啦。
看看表,已是凌晨5点钟,站起身,窗外已泛白,你笑啦,你想:当清晨太阳升起时,阳光一定会很灿烂!
这段安排座位的经历,让我再一次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再次让我理解了爱的真谛是什么,爱意味着理解、尊重、平等。
冰心老人曾说:“有爱便有了一切。”作为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老师,我不可能有惊天动地的成绩,但可以有一颗真诚的心。我要用它,去融化冰冻的心灵,点亮起航的明灯,找回迷途的羔羊。
于是我真诚的俯下身子与孩子们交谈,让孩子们愿说愿讲愿倾诉,做孩子们最忠实的倾听者。课间、饭后、周末与孩子们聊家常,聊他们的兴趣爱好;谈他们假期打算,聊天中随意、自然并真挚的敞开着自己的心扉:同学们我们能做到让我们一班变得不一般嘛?我需要你们拿出点成绩鼓励鼓励我呀!“老师,没问题!”每当这时,孩子反而开导我,鼓励我,想办法,出主意,下决心,定目标,仿佛责任一下子落到了他们肩上,每个人都成了班级的主人。
在日复一日的教育中,我用真诚赢得了孩子们的真心,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孩子们笑脸更多了,自信心更足啦,班风学风也更浓啦。本次由福清市统一组织的半期考中,我班学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演绎了一个个爱的神话,年段前十名我班占3人、前二十名占6人、前六十名占15人,所占学生数都是排在年段第一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无意于诸多殊荣,只希望从容生活、倾心教育、享受幸福,工作中多一份淡定、多一些柔情、多一种真实,去诠释、去践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 :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上善若云,我愿去做那一朵灵动、丰富、智慧的推动另一朵云的美丽云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