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首页 | 新版首页 |
班级网站管理登录 | 注册
页面正在建设中……

微信扫一扫

招生简章

微信:xishanxuexiao

邮箱:xisxx@qq.com

招生电话:400-66-52373

西山学校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400-66-52373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山初中 > 教学园地 > 课件 > 正文
热门标签领导关怀 张文彬 招生专栏
福清西山学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14-01-08 19:20:06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阅读数:  编辑:chuzhong
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
 
主稿:张凤丽   审核:        日期:      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器材准备: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提问: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凸透镜还能成什么样的像?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学习目标:
  1. 当物距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2、当物距       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
3、当物距      时,凸透镜成正大放大的虚像;               
4、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哪些规律?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能存在的关系。
设计实验:1. 凸透镜、蜡烛、光屏三者在光具座上应按什么顺序摆放?
2.实验中,必须要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同一高度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实验中,如何读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进行实验:
说明实验要求: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40厘米处不动,蜡烛从最远处向凸透镜移近,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注意像的大小如何变化,找到两次倒立缩小的实像和两次倒立放大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巡回指导。
分析与论证:
   汇报实验数据,分析课件上蜡烛和像的位置,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评估与论证:
学生思考、反思、相互交流:
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3.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
板书设计:
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照相机。
当物距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投影仪。
当物距u﹤f时,凸透镜成正大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巩固练习:
1、研究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         。(2)若烛焰放在距凸透镜8厘米处,经凸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填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4)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25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2、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有一物体,沿主光轴从离凸透镜40厘米处逐渐移到15厘米处。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    )
 A、都成放大的像
 B、都成缩小的像  
 C、先成缩小的像,后成放大的像
 D、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课后反思: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器材准备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弱,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分析有欠缺。但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动手心情很迫切,对新生事物有很浓厚的兴趣,渴望掌握知识。本节课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直观的实验、直观的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利用这节实验探究课创设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锻炼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提出
问题
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凸透镜还能成什么样的像? 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 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弱,他们需要直观的体验,直观的实验,直观的现象,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所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看到同一个凸透镜确实能成各种不同的像,并且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是因为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观察实验并思考:
1.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像有什么特点?

 

 

 



假  设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能存在的关系。 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猜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介绍实验器材。介绍物距和像距。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 凸透镜、蜡烛、光屏三者在光具座上应按什么顺序摆放?
2.实验中,必须要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同一高度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实验中,如何读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上的难点,为学生能顺利进行实验探究做好准备。教师要成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说明实验要求: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40厘米处不动,蜡烛从最远处向凸透镜移近,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注意像的大小如何变化,找到两次倒立缩小的实像和两次倒立放大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
巡回指导。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学生已经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而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是本节探究的重点。让学生把蜡烛由远处移近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及大小变化情况,找出倒立缩小和倒立放大的实像并记录数据,很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教学过程



在课件上记录下学生找到的蜡烛和像的位置。 汇报实验数据,分析课件上蜡烛和像的位置,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经历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后,从中找出规律,总结规律。




  学生思考、反思、相互交流:
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3.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可能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同学们可以一起交流分享,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照相机。
当物距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投影仪。
当物距u﹤f时,凸透镜成正大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巩固练习 1、研究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         。(2)若烛焰放在距凸透镜8厘米处,经凸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填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4)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25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2、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有一物体,沿主光轴从离凸透镜40厘米处逐渐移到15厘米处。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    )
 A、都成放大的像
 B、都成缩小的像  
 C、先成缩小的像,后成放大的像
 D、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思考题 1.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2.如果把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什么像?
3.你能不能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分别作出凸透镜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正立放大的虚像?
             
 
相关推荐阅读
西山教育集团旗下学校
Copyright©1994-2014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热线:400-66-52373(福建西山学校)400-0791-231(江西省西山学校)闽ICP备10203392号 西山学校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400-66-52373
幼儿园更新统计 | 小学部更新统计 | 初中部更新统计 | 高中部更新统计 | 职专部更新统计 | 电视台更新统计 | 腾讯视频一 | 腾讯视频二 | 腾讯视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