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当年的高中母校。凭着记忆,他们在教室里,又坐在了自己当年的座位上。身边的人还是当年的同桌。但半个世纪过去,从青春少年到满头白发。为了纪念高中毕业50周年,30位年逾七旬的老同学们从天南海北赶回,重逢在了母校的课堂里。他们的愿望,是能听如今已年近八旬的班主任老师再给他们讲一次课。
5月17日,沈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一班教室的讲台上站着一位身形瘦削、白发苍苍的老人。79岁的杨绍箕老师身前的讲桌上,摊着一本他特意为这一天准备的教案。“同学们,上课!”杨绍箕对教室里他的学生们说。眼前的32名学生,如今都已经是年逾七旬的老人。老人们缓缓地从课桌后站了起来。时隔50年,再一次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鞠躬,齐声道“老师好!”
杨绍箕走上讲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板书,是李白的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师写板书的背影,还跟当年一模一样。”台下的老人们感慨。“那咱们还像当年一样,先一起来朗诵一遍吧!”有老同学提议说,得到大家响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声音依然整齐,只是不再稚嫩。这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岁月。
1965年7月,沈阳市第一中学65届高三甲班,55名学生毕业了。为了纪念毕业50周年,17日,如今已满头白发的学生们从天南海北归来。69岁的吴宝祥老人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吴宝祥说,全班55名同学中,有8位已经故去。最终,除了七八位实在失去了联系,剩下三四十人都被找到了。“老同学,你还能认得出我吗?”时隔半个世纪的重逢,老人们哽咽着,嘴唇发抖,红着眼眶,激动得根本说不出话来,只剩下彼此热烈地拥抱。图为上课现场,有“学生”激动落泪。
冯振居老人拿出一张50年前的毕业纪念合影,吴宝祥很快在模糊的黑白老照片中认出了自己。沈阳市第一中学现任副校长包涛引领着老人们,参观如今的一中校园。老人们回忆着往事。这些老人们上高中时,他们的班主任杨绍箕也只比他们年长八九岁。杨绍箕被分配到65届甲班当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他毕业之后第一次站在讲台上。
聚会上,同学们各自述说着这些年来的近况。说起已经去世的同学们,很多人都哭了。有的老人公开道谢,还有的甚至公开道歉。“50年了,什么事儿都不该搁在心里。”一位老人说。袁广州老人为了这次聚会特意写了一首诗。“当年英俊潇洒的帅男,还是风姿飒爽的靓女,如今都已变成缺了牙齿的‘老东西’……你好哇!我的老同学,我的老玩伴,我的老闺蜜!这些年是怎样过来的,经历了那些雨?……人生,在光阴的扉页上泛黄;生命在流失的岁月中老去。”
这次聚会之前,老人们已经用手机建了一个微信群,“现在科技多先进啊,以后我们都会一直在网上联络,这次重逢之后,我们就不会再分开了。这就将是我们不散的聚会。”图为大家像从前一样在校园里合影,只是这一次,他们要互相搀扶才能站起来。
毕业50年后再开学的沈阳市第一中学65届高三甲班老“同学”。
(整理于凤凰网 编辑/庄明凤)